约17520字。高考作文的审题与构思
高考作文的审题与构思
福建福州八中 丘实真(特级教师)
各位同仁:上午好!
很高兴能有机会与在座各位同行进行这样一次交流。丘实真在发言中如有词不达意或疏漏错误之处,切望各位不吝指正。——可以当场质疑,咱们现场探讨。——鄙 人窃以为只有如此,交流才会更加充分,探讨才会更加深入,我的发言也才会更富针对性。——这是大家平日在语文课上的追求,现如今确也不妨尝试尝试。
我的发言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 对今年高考作文题题型指导的重点。
2、 去年高考我省作文题题型特点。
3、 学生作文缺陷集中体现于何处。
4、 我们的应对措施在哪里。
5、 高考作文审题、构思的基本套路。
现在先说说对今年高考作文题型指导的重点。
为了弄清今年高考作文题的大致趋势,请先让我们来看一看去年的全国作文命题:
去年高考全国共有16份卷子,其中在作文题目中明确提出要联系实际生话的有10份。
如全国卷(1):有一次人们问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教授:“您创建了一个第一流的物理学派,有什么秘诀?”不料玻尔却回答说:“因为我不怕在学生面前显露 我的愚蠢。”听到这个回答,大家都感到十分诧异和不解。——玻尔的回答确实出人意料,但仔细想想又在情理之中。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类似情况,请以“出 人意料和情理之中”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如全国卷(2):工厂的角落里,几块形状各异的废铁锭不甘寂寞地聊了起来。甲:我想成为机器人,现代化建设最需要 我。乙:我愿意做成螺丝钉,很多地方都离不开我。丙:我看机器人和螺丝钉的价值可不同啊!丁:他们都在寻找适合自己的位置。——生活中,每个人的位置可能 不同,但各有其价值,请以“位置和价值”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又如全国卷(3):甲乙两个好朋友打架,乙打了甲一拳,甲在沙地上写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 一拳”。又一次外出时,甲不小心掉进河里,乙把他救了上来,甲在石头上刻姗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乙问甲为什么要这样纪录,甲说:“写在沙地 上,是希望大风帮助我忘记;刻在石头上,是希望刻痕帮助我铭记。”——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是可以忘记的,有许多事情又是需要铭记的。请以“忘记与铭记”为 话题写一篇文章。又如 湖南省的题目:从一个人的成长来看,先要学会走,然后才是跑。任谁都跑过——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灵上的,但跑的体验是不尽相同的 你或许有难忘的经历,或许有深切的感受,或许有独到的认识。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以“跑的体验”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又如广东省题目:纪念是用一定的方式对人对事表示怀念。它既可以是国家、民族对已有荣誉的回忆,对过去痛苦的祭奠,也可以是家庭和个人对往事对亲朋表示的 怀念。纪念又不同于怀念,它不仅仅是内心情感的涌动,它还是思想与行动的结合。生活中有各式各样的纪念,节日庆典是纪念,树碑立传是纪念,种一棵树或写一 篇文章也是纪念......形式或许不同,但意义同样真切.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是历史的回音;它坚守信念,传递勇气;它珍藏感动,分享幸福;它审视 过去,启迪未来......——请以“纪念”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显然,面对这类题目,考生在审题时应把“生活中”这类词语作为关键词(之一)来予以认真对待。有些题目虽然没有出现“生活中”这一类词汇,但题目中要求联系实际生活的指向却同样明显。
如江苏卷:我们常常用古人所说的“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来谈写作,意思是开头要精彩亮丽,中间要充实丰富,结尾要响亮有力。写作固然要如此,仔细想想, 小到生活、学习,大到事业、人生,又何尝不该这样呢?——请以“凤头、猪肚、豹尾”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如浙江卷:唐诗曰:“一叶落知天下秋。”宋诗云: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叶飘零而知秋,一枝勃发而知春。寻常细微之物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于有限中。——请以“一枝一叶一 世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又如江西省题目:“脸”是大家熟悉的字眼,其内涵是丰富的。平时我们常会想起与“脸”有关的情境,思考与“脸”相关的问题。—— 请以“脸”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而山东省题目则是先讲述一则小故事,即石匠把承托木柱的石墩改得微微隆起,以补足木柱稍短的缺陷,从而既使木工得益,也使石 墩多增一份姿采。然后说这则故事寓有中国人处世的哲理:别人的短处可以彰显我们的长处,我们的长处也可以“承托”别人的短处,这样彼此都有好处。推而广 之,这是一种竞争中“双赢”的智慧,而这在现代社会中尤为重要。——请以“双赢的智慧”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同样,湖北卷也是先引述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 一则文字(“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然后说这段话论述了诗人观察和表现宇宙人生的态度和方法。其实所含的思想,对我们为文、处事、做人以及观赏自然、认 识社会,都有启发。——请根据你对这则文字的感悟写一篇文章。
现在再让我们花一点时间,看看前年的题目,也许我们会发现这种导向性同样十分明显。
如天津卷:选材的木匠来到山里,当他看到一堆奇形怪状的树根时,认为是无用之材,摇摇头就走了;不久一位根雕艺术家也来到这里,看到树根,喜出望外,就把它们拾回家,加以雕琢。树根变成了精美的根 雕艺术品。——这则材料会使人产生许多联想,请你结合生活实际,以“材与非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如辽宁卷:记者采访一位名人的母亲时说:“你有这样出 色的儿子,一定会感到十分自豪。”母亲赞同地说:“是这样。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也同样使我感到自豪,他正在地里挖土豆。”——这位母亲的话令人深思。 功成名就,确实让人骄傲;但平凡老实,也足以令人自豪。请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就“平凡与自豪”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又如重庆市的题目,先是讲述一则材 料,说的是一位登山队员对自我的认识与“大家”对他的期望不一致,然后说:在现实生活中,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一致、不一致都值得我 们深思。请就“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