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000字。
1桥边的老人
浙江省诸暨中学楼学杰
一、基础积累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A脚踝 青稞 裸露 颗粒无收 B山湫 泥鳅 揪住 瞅他一眼
C蹒跚 隐瞒 颟顸 满目疮痍 D桑葚 湛蓝 斟酌 疲惫不堪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轮辐 幅射 一幅画 一副眼镜 B凝视 怀疑 凝结 凝望星空
C浇幸 浇水 绕口令 岁月不饶人 D拥挤 踊跃 波涛汹涌 拥上街头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你没家?”我问,边着浮桥的那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正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
②我一直倾听着,期待第一阵响声,它将是一个信号,表示那神秘莫测的遭遇战即将。
③我的任务是过桥去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
A注视侦查暴发B凝视侦查爆发
C凝视侦察暴发D注视侦察爆发
4、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桥边的老人》用含而不露的叙事手法,令小说中的对话充满了弦外之音。
B课文通过“我”与老人之间的对话,将老人的内心之痛刻画入微,读来楚楚动人,有很强的感染力。
C课文取材于20世纪30年代西班牙内战,残酷的战争把家园、亲人都无情地撕碎,造成了人民的生灵涂炭。
D海明威有着极其丰富的人生经历,他的一生都在历险,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硬汉”,我们这些温室里的花朵只能望其项背。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迷惘的一代”这个称呼的来历,出自侨居巴黎的美国老一辈女作家格特鲁德•斯坦因之口。
B人们普遍希望,美国作家应该以美国人的身份和精神来写作,这样才能对世界文坛的竞争和繁荣作出他们自己的贡献。
C批评家称海明威是一个手持板斧的人,将附在文学身上的没有必要的那些“乱毛”统统砍伐掉了。
D海明威在19岁时被卷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他自愿到意大利去做救护车司机,结果在皮亚韦前线经受了战火的洗礼,弹片击中了他,负了重伤。
6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运用无误的一项是
A用不同的方法,即用浪漫主义的方法和现实主义的方法,可以表达同样的主题——人的忍耐力,或者说:人敢于和不可知的自然拼搏的能力。
B说起这两三年,在京都,地震啦、旋风啦、火灾啦、饥馑啦,等等,灾难一起起地接连不断。
C我们能分辨出这是出自一个作家之手吗?同一个作家,在不同的小说里,采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腔调说话。
D《桥边的老人》仿佛一个小小的窗口,显示出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人性的善良:对生命的尊重与对和平的渴望。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完成8----12题。
一个戴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河上搭着一座浮桥,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在涌过桥去。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帮着推动轮辐。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把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的尘土中踯躅着。但那个老人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他太累,走不动了。
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完成任务后,我又从桥上回到原处。这时车辆已经不多了,行人也稀稀落落,可是那个老人还在原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