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要注重过程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语文阅读教学要注重过程
韩寒东
[内容提要]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要注重“过程”。相对地注重过程,是提高阅读和阅读教学质量的关键。阅读过程的实质是读者的心理发展过程外化为行为步骤,由此,我们可以把过程划分为阶段和步骤。另一方面,推动阅读过程的动力是“言语的介入”,即不断地在阅读中生疑求答。
[关键词]阅读教学 过程 言语介入
阅读和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人所共知,而且阅读和阅读教学效率不高的现实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焦虑。许多人都在努力寻求提高效率的途径,尤其是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以为,在阅读和阅读教学中,正确认识和处理“过程”与“结论”的地位和关系,对于提高效率至关重要。换言之,相对地注重“过程”是提高阅读和阅读教学质量的关键。
这是阅读的实质所决定的。叶圣陶先生在《略谈学习国文》中写道:“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咱们可以领受人家的经验,接触人家的心情。”这是切中肯綮之言。
“吸收”概括了阅读的功能:吸收的内容则是“人家的经验”和“人家的心情”;吸收的方式则是“领受”和“接触”。阅读作为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其特殊性正在这里。而这种“领受”与“接触”决不是“授”、“受”之间可以交割完事的,而要靠自己(读者)在阅读中去体验和领悟。这不仅是一个过程,而且是一种“设身处地”跟作者沟通对话的过程。因此省去了这个过程,或者简化了这个过程,都一定会破坏或损伤这种“领受”和“接触”。要在阅读中做到与作者沟通对话,便必须根据作者及其创作环境及文字语法修辞特征进行“释义”,达到通过直觉、联想、想象、逻辑分析和综合判断等一系列思维活动,把符号及其作品还原为具有特定个人特征和社会情境特征的“意思”,把“言”变为“意”。简言之,读物的作者将心中的“意”外化为“言”,读者则反过来,将作者的“言”还原为“意”,这就是理解和理解的过程。
作为中学生的阅读,还有更为特殊的地方。学生的阅读是在特殊时空中,凭借特殊读物开展的学习活动。要学生做到如叶老所说的“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最终目的的达成,又别无他法,只能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面对读物展开阅读过程,而且一次又一次地反复,通过这样的“历练”,学会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而不是在阅读中去记住课文分几段、有什么样的中心思想、有哪些写作特点等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