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中的思考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作文教学中的思考
○浙江温州第二高级中学 飞扬跋扈
作文是一种情感和思维活动中十分活跃的创造性劳动,是反映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表现。近年来,作文的分值占据了高考语文学科的半壁江山,因而一直为广大师生高度重视,然而,由于不少学生积累太少,材料匮乏,缺乏系统训练,基本功较差,作文训练又难以立竿见影之效,所以不少学生潜意识里认为与其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练习作文,做“无用功”,不如多做几个数理化试题,这种思想,对我们语文学科的作文教学造成极大冲击。针对这种现状,我们2002级语文备课组进行了“快速分层次作文教学”试验,以期在试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摸索一条高效的作文教学之路。
古人主张,作文要“先规矩而后巧”。我国近代教育家梁启超则认为:“文章做得好不好,属于巧拙问题,巧拙关乎天才,不是可以教得出来的,如何才能作成一篇文章,这是规矩范围内的事,规矩是可以教可以学的。”这话很有道理。但是,如何“规矩”,如何成文则是一件长期的、需要多方面努力的工作。本文着重谈的是由作文批阅中呈现出来的一些倾向性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浅显地提出一些在教学中应当引起关注的趋势和对策。
一、学生作文现状及原因分析
限时作文的要求相当明显且具有较高的指向性,而且也很注重于学生实际写作能力的考查。因此,在批阅过程中发现:学生确实具备了一定的观点提炼能力,在日常课内外语文学习过程中具备了一定的良好的基本功。但学生的语文作文能力的差异明显!我们学校的学生的整体学习习惯与相应的素质还相对薄弱。表现在:
①学生积累太少,语言表达能力较弱。很多学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②学生可以根据提供的材料提炼出有一定水准的观点,但是分析、阐述的能力较弱;
③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思辩能力,但是在选择、驾驭材料的能力上又是相形见绌;
④较差的书写能力、书写习惯,对于我们这样一所省级重点高中的学生语文学习的整体发展,阻力不小。
经过分析发现,以上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于:
①学生在日常写作训练中,对于积累作文素材的观念和能力都比较薄弱。
②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兴趣也相对较为淡薄。
③学习环境的无形制约也是造成这样的学生忽略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从小开始 就是在一种不知不觉的状态中学习、感受语文的,而不是以自我学习意识的全身心投入来换取对语文学习的真正渴望。年复一年,他们往往把写作当作是一种任务!尤其是理科班的学生,更是把作文当成了一种负担。
④日常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缺乏针对性、系统性以及指导性,或许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因 素。教学的无序性往往导致缺乏针对性和指导性,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 ,从而导致对语文学习的整体兴致减弱。
⑤就现有的教学状况来看,理科学习竞赛活动比较多,而语文几乎没有,即使有,参与的学生面也往往比较窄,这也是导致一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渐渐地失去感情的投入——竞赛是属于优秀生的,与我无关!
以上这些,无论是智力因素还是非智力因素的综合,形成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动因不够明确, 也在这样的情形下,在他们的笔下何以见得生动、新鲜、富有生命力与时代气息的素材呢? 又何以能够体现当代学生的学习个性呢?
二、作文教学的反思
在日常教学中,无论是教师群体还是个体,无论是学校自身还是社会环境,都应当努力为学生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