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8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一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8/12 14:57:4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7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传统下载

- 资源简介:
约3720字。《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2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第一中学 张 晶(拟)
胡道吾(评)
【教学目标】
1、品味诗的语言及意境。
2、感受作者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
3、背诵全词。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训练,赏析诗句的表现力。
【教学用具】
CAT(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
(评:一堂课要完成的任务可以有很多,但只有优化动机设计,才能集中教学目标;只有集中教学目标,才能使每堂课所采用的教学手段达到有效。)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CAT 歌曲《沁园春•雪》;
2、学生忆诵《沁园春•雪》。
二、导入新课
“沁园春”这个词牌都分上下两阕,每阕的句数、字数都有规定,所谓“词有定阕,阕有定句,句有定字”。从《沁园春•雪》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毛泽东诗词豪放的风格、磅礴的气势。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沁园春•长沙》会给你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毛泽东主席凝练铿锵、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同时感受作者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领会诗歌深远优美的意境。
(评:导语有如文章的起笔,常常颇费心机。这里的教学引言,舍弃花哨,不枝不蔓,注重实际,同时也讲究艺术,通过比较,温故知新,鲜明地提示了一条教与学的思路。)
三、背景介绍
这首词的题目是《长沙》。长沙是毛泽东早年生活学习和从事革命活动的方。1925年,是北伐战争开始的前一年,全国各地工农活动风起云涌,如火如荼。1925年1月,党的“四大”在上海召开。大会指出,中国民族革命,必须有无产阶级参加,并取得领导地位,才能取得胜利。1925年10月,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主持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头,面对绚丽的秋景,回忆往昔的岁月,写下了这首词。
(评:对而今的年轻一代,对现时的出户机会很少的学生,有必要简要地交代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展示橘子洲头的画面。)
四、教师朗诵
CAT 《春江花月夜》音乐(配乐朗诵)
(评:接着朗读声起,音乐悠扬,把学生带进如诗如画的境界,这是诗体教学的特征,这是当代教学的要求,这是语文教学的规律。)
五、学生朗读
在朗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抒情朗读,每读一次解决一个问题。
1、初读:朗读全词─→熟悉上、下阕的内容。
2、二读:朗读上阕─→注意字音:霜(shuāng)、自(zì)等,排除方言影响。
3、三读:朗读上阕─→把握层次。
⑴ 第一层:交代时间、地点、环境。
朗读提示:用叙述语气,平和、舒缓。
⑵ 第二层:由“看”统领,展示湘江秋景图。
朗读提示:想象美的画面,情绪饱满,有热情。
CAT 由“看”领起的内容:
远 望─→“万山红遍”(高)[群山]
近 望─→“漫江碧透”(低)[江水]
仰 视─→“鹰击长空”(高)[长空]
俯 视─→“鱼翔浅底”(低)[水面]
动作之劲─→“争”“击”“翔”
色彩之浓─→“红”“碧”
数量之多─→“万”“层”“百”
竞争之烈─→红绿争辉,船只争流,鹰鱼争乐
⑶ 第三层: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
(无疑而问,从而引起思绪,过渡到下阕。)
朗读提示:语速稍慢,既是思索,又含肯定答案。
4、四读:朗读下阕─→注意读出感情。
过渡语:上阕写今日之游、眼前之景,提出问题,引起回忆。
下阕写昔日之游,忆过去峥嵘,回答上阕提出的问题。
提示:
⑴ “携来百侣曾游”与上阕“独立寒秋”形成对比。
⑵ “忆往昔”的“忆”统领:革命青年的战斗风格和豪情壮志。
朗读提示:语调高,语气强,豪情满怀的。
⑶ “曾记否”:既是设问,又是回答。
⑷ 下阕照应上阕。
传统下载
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