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910字。
写作是一种心理诉求
宁海明望中学 陈语
一.写作,是一种心理诉求。
我们所面临的实际现象是:学生的作文既可以是洋洋洒洒,令人耳目一新,为之振奋的,也可以是形容枯槁,让人目眩神疲,为之气馁的。这种极端的走向逼迫我们思考这样一个最现实的问题,扼制学生作文的瓶颈是什么?
以前,我一直认为自己所看到的不多的文字作品都是实实在在的真实发生,及至了解一些写作背景后才隐隐感到写作其实是作者的一种诉求。当然,对不同时代不同的人来说,其诉求是有所不同的,譬如,先前有“立功立德立言”之说,后来又有立身立业之说,再后来就有“表现理想”之说,等等。其实,说白了写作就是“诉说焦虑”。譬如鲁迅先生的《风筝》就是典型的心理焦虑综合症产物,否则他怎么可能好好的在大年初一的早上没事儿就全心全意地写一篇“关于儿童教育的论文”——《风筝》?——有太多的老师就是这样理解《风筝》的,还信誓旦旦地说这是关于儿童的“精神虐杀”的故事。其实写作《风筝》时的鲁迅简直就是一头受伤的狼,我想,很受伤的他在大年初一、地上还有积雪、远离故乡的早上可能想到的只会是曾经的“姆妈”和其他亲人的温暖的怀抱,决不可能是所谓的儿童教育问题。所以,先生浓笔重彩所描绘的“风筝事件”其实就是最本真的“情感焦虑”。当人们的焦虑到了非释放不可的时候,就需要用“写作”这种方式来表现,所以写作就是一种为了“某种需要”的表现行为,写作就是作者的一种诉求。
写作作为一种心理诉求必然是极具个性特征的,甚至带有隐秘的心理焦虑和情感煎熬,而这种隐秘的诉求是通过语言这种特殊的符号载体来表达的,这就像《达芬奇密码》中为了避免被过于简单地揭开谜底而设置了重重密码一样。所以,要完成“好”的写作(当然,“好”是相对的)必须在“情感”和“语言表达”两方面下功夫。情感是魂,是灵,是花朵;语言是血,是肉,是篱笆。有花有篱笆便有满园春色,所以就写作的本质而言,必然首先涉及到三个问题:想要表达什么?怎样表达?为何如此表达?
但是,在现行的教学条件之下,我们首先考虑的是作文格式、满分作文,而后找到历年的考场优秀作文甚至是满分作文,然后依样画葫芦地高纯形式意义上的所谓写作。这种高度一刀切、形式化、不知所以然的做法实际上和写作格格不入,甚至是风马牛不相及。这是矛盾之一。如果进一步要求老师在写作上发掘其规律,引导学生进入写作的首要状态——我们通常称之为让学生体验生活——教师们则又会举出诸如学校要求、命题样式、分数制约等等学校方面的诸多责任;同时又举出没有时间、缺少生活、素质低下等等学生方面的种种原因。也许老师们的抱怨都没有什么错,但是这样抱怨的老师至少忽视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即写作教学过程中的“教师缺失”的怪象。所以,就写作教学而言,教师们首先要解决的是这种“教师缺失”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