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一、 教材分析:
《白杨礼赞》这篇散文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运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歌颂了整个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同时严厉斥责了一些贱视民众的顽固分子。爱憎分明,感情炽烈,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尤其是它那质朴的语言,新颖巧妙的构思,成功地运用象征、比喻、排比等手法,更是令人赞叹。
二、 教学设想
把本文的教学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通过朗读训练,品析语言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及象征手法。第二课时以讨论和对比阅读为主,充分理解散文中的抒情和议论的特点及作用。
三、 教学目标
1、 领会文章所抒发的强烈感情。
2、 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及象征手法。
3、 感受中华儿女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播放歌曲《小白杨》)这首歌曾唱遍了大江南北,它歌颂的,仅仅是一棵小小的白杨树吗?我们的文学家也曾高声礼赞过白杨树,它们在手法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今天,让我们一起研读茅盾的散文《白杨礼赞》。
二、作者简介和解题
三、整体感知:
1、 生试读课文(轮读),其他同学纠正错误的读音或强调文段中的重点字词。
2、 师生共同强调文章中的重点字词。怠(dài)、挠(náo)、婆(pó)娑(suō)、等
3、 生速读课文:划出表现白杨树特点的关键词,并完成:这是一棵 的白杨树,理由是 。(师生共同板书)
4、 生跳读课文:思考:“这是一棵 的白杨树,”中“白杨树”能否换成其它的词语,根据是什么?
5、 完成以上环节,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象征和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象征是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它的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象征手法是“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
五、 朗读指导、品析语言
1、生再次朗读课文:你最喜欢哪些句、段?为什么?请把握好感情,用最合适的语速、语调进行朗读。
2、同学们找出后,在小组内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