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晋文之事》教案4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齐桓晋文之事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及句式。
2、学习孟子迂回曲折的论辩方法。
3、学习比喻在文章中的运用和重要作用。
4、理解孟子的民本思想和同情广大劳动人民的深切情怀。
重点难点:
1、能够理顺思路错综的文章的理路。
2、能够运用简单的比喻进行论辩。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梳理课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以孟子的名句导入。
1、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2、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二、 介绍历史背景及孟子思想。
强调:“王道”和“霸道”,这是先秦时代一对相对的概念。“王道”是儒家提出的以仁义治天下的政治主张;霸道指君主凭借武力、刑法、权势等进行统治。孟子所处的时代是沿着霸道的方向前进的,凡是行法家主张,讲求耕战,富国强兵,便取得胜利。
三、关于课文
本文记录孟子和齐宣王的一次谈话,孟子劝说齐宣王放弃霸道,施行王道,“保民而王”。在这次谈话中,孟子集中阐述了他的仁政和经济思想,描绘了一幅“保民而王”的社会蓝图。他从齐宣王有“不忍”之心说起,鼓励齐宣王发扬“仁术”,推恩百姓,以德服天下。在孟子看来,仁者无敌,得民心者得天下,“保民”是王道的基础。曾国藩评本文说:“此卷辨王霸之方,明治道之要。”(清刘传莹《孟子要略》引)
四、梳理课文字词句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