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素材 / 高考专项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5/22 6:25: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2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
一.【高考要求】(2003年): 鉴赏评价 E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古代诗歌欣赏是语文高考中的“保留节目”。在2002年以前,一直考的是四选一的单选题,两个小题,占6分。2002年起,改为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分值不变。
(一)2002年高考题借鉴
  A、试题:
  1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B、简析:
试卷第四大题第17小题诗词赏析,给的是常见诗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诗歌虽不是很难,而试题却颇不平常。一小题分成三问,或要求表态,或要求阐述。考生不理解《折杨柳词》为唐代赠别、乡思名曲就不可能得分,不理解折柳赠别是唐代著名风俗也不可得分。在这里,实际上考的是考生的文化素养和底蕴。(答案:“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
(二)高考的“古代诗歌欣赏”考什么?可能怎么考?
  A、诗体范围预测:
  2003年高考,估计可能考到的诗体有三类:绝句(唐宋为主)、律诗(唐宋为主)、词中的小令(两宋为主)。高考不大可能考长诗,因此,复习时应对短诗有所偏重。
  B、考试内容预测:
  ①概括诗歌的思想内容(理解诗句大意、表达的观点、态度、主张,抒发的情感)。
  ②分析诗歌中的形象(主要是托物言志的咏物诗)。
  ③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包括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④分析课文中学过的典故、常识(如“折柳”)。
二、【复习建议】
鉴赏诗歌时要注意作者、题目、注解。要做到知人论诗 以察诗情;题目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例如《枫桥夜泊》,可推知诗歌所描绘的为枫桥的夜间景象,“泊”字可知诗歌表现的是一种羁旅情怀;注解往往也包含了很关键的信息,在考场上当然要充分利用。
平时多读一些名作或自己感兴趣的诗词,多研读一些关于古诗词赏析的文章,增强感悟能力 ,提高分析评价能力。
要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基础知识,记住一些术语。 弄清与诗歌鉴赏有关的名词术语.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直抒胸臆,意境,联想,咏物,叙事,韵律,虚实,象征,烘托渲染,衬托,修辞(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对比,双关,对仗)
认真阅读高中语文第三册p160《中国文学的鉴赏》、p24《谈读诗和趣味的培养》、第五册p150《唐诗简介》和读本中的有关文章。
三、【审读作品,品味语言】
养成逐字逐句品味语言,分析形象,反复诵读把握作品的表现技巧及作品的意境的阅读习惯。这是鉴赏诗歌的第一步。
①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例1: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哀江南》孔尚任) 在这里,一个“剩”字引人注目,作者并没有用“留”、“见”,其妙处就在“剩”虽与“留”意思相近,但“剩”字一般是被动的,而且有“残存”,“残余”的意思;另外“剩”字有时间性,给人一种“无可奈何”之感。“留”则无这么多含义。“见”只就眼前而言,不能给人以今昔对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