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车行》教案4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兵 车 行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在诵读吟咏中体会诗歌意蕴含蓄的特点。
2、 了解七言古诗的有关知识。
3、 学习诗人“缘事而发,即事名篇”的现实主义精神,理解诗人的创作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人的创作风格。
难点:培养鉴赏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请一学生简要地介绍一下杜甫。
请学生《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中的名句并比较这两首诗在形式上的不同。(《春望》是五言律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古体诗)。歌行,古代诗歌的一体。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行”是乐曲 的意思,
二、引入新课。
我们今天学习的《兵车行》,就是一首古体诗,它就是侧重于叙事的。它叙了一件什么事,
提示:要完整地叙述一件事,就要抓住这件事的几大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前因,后果。(唐玄宗天宝年间,唐王朝穷兵黩武。为了和吐蕃继续作战,在长安一带大肆征兵,造成老百姓生离死别的惨痛后果。)
补充背景要点:唐玄宗天宝五载(746年)来到京城长安后,政治上屡屡受挫,经济条件也日益恶化。这使得杜甫对现实黑暗的认识一天天加深,思想感情一天天地接近人民,诗风也跟着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期间,他写了很多以战争为题材的诗。《兵车行》是第一篇为人民呼喊的杰作,它记录了统治者的“开边”政策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而唐王朝和吐蕃作战是处于劣势的,胜少败多,损失惨重。这些出征的士兵,能活着回来的希望很渺茫,因此就有了咸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