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阅读课的教学尝试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5/22 20:52: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23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网络环境下阅读课的教学尝试
(课题研究实施材料)福州市二十四中学 邵晓达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最近,我在进行现代诗歌教学,由于时代、文化的隔阂,要作些深入的个性解读是有一定困难的,于是,在学生的周记里、在校园网上,我发现了学生的困惑、思考、或深或浅的感受……
如何面对这种现象,引导他们思考?
常规做法是:介绍作家作品、时代背景,朗读,在教师的不间断的引导下解读文本,构建知识体系。长久熏陶,这也能提高学生的解读能力和欣赏品位,但个人的自我生命体验在哪里?学生主动探究的萌芽不久少了滋润?
或许,以问题切入?布置他们多读作品,课后查阅资料,上课讨论、交流?其实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常规,可以预想,讨论时前后左右,交流时一二三四,发言的总是那几个熟面孔,班里那么多文静、内向的学生呢?他们的言语权呢?自我表达的机会又在哪里?
这种传统课堂就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学生的活动由教师调控、支配,教师可随时打断学生的思考、讨论。这样,教学只是一个计划,一种模式,活动只是形式上的,学习者主体意识的体现只是一纸空文。常常不自觉的形成中心,缺乏对全体的关心:或教师中心,实施言语霸权;或学生中心,偏爱一部分,忽略边缘人。学生的表现更多地体现在个体认知,学习伙伴的作用发挥不明显。
那么,作为教师为什么不以开放的心态来看待、实施课程。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而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参与者呢?我开始为这个问题所困扰。也许,可以借助网络来实践我的设想。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