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中思维素质的培养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5/25 12:51: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72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我经常听到一些学生诉苦,有的说:“写作文真难!”;有的说:“我总不知道写什么,没话可写。”出现这种情况,表面是语言问题,实质是思维问题。古人说:“言为心声”,这是一点也不错的,对于一个语言器官正常的人来说,只要思想明确了,一般是可以表达清楚的。谁想得清楚,言语才清晰。思维是智能的核心,它还必须有其它辅佐才能起作用,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我们的作文教材中,有为学生创设丰富想象的感性材料,供学生可看、可说、可写;在有东西可写的前提下,教师要在观察中,不断认识到事物,增强分析、判断、综合能力,使学生的理性思维水平逐步提高。总之,只有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思维训练,才能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奠定坚实的基础,使学生会想、敢想、想说、能写,真正成为有素质的新人。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敞开思维的大门
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一个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创造性活动的原动力。为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他们提供一些问题,使他们开动脑筋,引起争论,争取让他们积极讨论、参与讨论,并且给他们提供发表他观点的场地。就中学作文教学来说,观察是基础,表达是目的,而思维是核心。观察是认识事物,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方法,《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中学阶段作文的目标是:“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作文是观察、思维、表达的密切结合,而良好的观察员能力又是学生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形成的前提,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是中学作文教学中的重要形式之一。语文七年级(上)综合性学习2的写作要求是: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搜集家庭、校园和社会生活中最新鲜、最活泼的语言现象,发现语文世界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写出自己对社会生活中语文运用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为了让学生顺利完成这次写作,我进行了如下指导:(一)要求学生观察、搜集;(二)要求学生观察、搜集要有重点;(三)要求学生把观察、搜集到的、想到的写成一段话,句子要通顺,要连贯。这样的指导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搜集的方法,使学生的“看”和“思”紧密结合起来,在看的同时,积极思维。也只有通过思维,学生才能了解事物的一般特征,发现事物间的联系,获得新知。
让学生坚持写周记,也是一种培养学生观察力,加强思维训练的有效方法。首先,周记的内容十分广泛。在学校里、家中和社会上接触到的事情,见到的各种人物,学到的各类知识都可以记。教师要求学生:周记可写一周中自己所做的事,也可以写一周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感。但是,要选择最值得记忆的、印象最鲜明的、感受最深刻的内容完整地记下来,必须真实。
在反复写周记的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循序渐进地教给学生观察生活,给学生指出一条正确的思维线索,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上路”,使学生既掌握事物的发展和结局,又真正地通达思维去探索事物和本质。例如:2003年10月15日—16日这两天,要学生观看电视节目,节目中连续报道了中国军人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并返回的种种震撼人心的场面,使人敬佩,令人难忘。我要求学生不仅仅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那惊心动魄的场面记录下来,还引导学生思考:“在最深不可测的地方,为什么总能看到勇敢者的身影?他们是怎么想的?”学生不断地深入思考,进而挖掘出勇敢者的内心世界。这样的写作,把握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反过来又能促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