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语文学科考前大串讲(修改稿)
南京市中华中学 汪永亮
第一部分
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表达
一、语 音
多音字,是语音考查的重中之重,因为在汉字中,多音字占有相当的比例。因此在复习的时候,要记住多音字在不同词语中的不同读音。
【示例】1 选出各题中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
A. 假期(qī) 角(jué)逐 差(chā)强人意 B. 血泊(pō) 纰(pí)缪 相形见绌(chù)
C. 勾(gōu)当 温馨(xīn) 蹉(cuō)跎岁月 D. 轶(yì)事 比较(jiǎo) 咄(duō)咄怪事
【答案】A(B项纰读pī;C项勾读gòu;D项较读jiào)
【示例】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乘chéng 乘机 上乘 乘风破浪
B.剥bō 剥削 剥皮 生吞活剥
C.血xuè 心血 贫血 血淋淋
D.削xuē 瘦削 削梨 日削月割
【答案】A(B剥皮bāo,C血淋淋xiě,D削梨xiāo。)
二、字 形
产生错别字,除了主观原因外,客观上,汉字的量多、难写、难认、难记,也是重要的原因。就产生错别字的情况看,主要有以下几类:
(1)因形近而错。如将“病入膏肓”写成“病人膏盲”,将“脍炙人口”写成“脍灸人口”,还有“已”、“己”、“巳”分辨不清,“戊”、“戌”、“戎”、“戍”区别不出。
(2)因音近而错。如将“不胫而走”写成“不径而走”,将“墨守成规”写成“默守成规”。
(3)受上下文的影响而错。如将“安排”写成“按排”,“灯泡”写“灯炮”、“清晰”写成“清淅”。
(4)因音近义通而错。所谓音近义通是指,读音相近或相同,意义上能讲得通。这一类情况主要出现在成语中。如将“弱不禁风”写成“弱不经风”。“禁”是承受的意思,“经”有经受的意思。这些字放在词语中虽都能讲得通,但成语因其约定俗成,而不能随便更改其中的字。
【示例】1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脉络 渎职 重叠 无耻滥言
B.赊欠 对峙 缅怀 过犹不及
C.媒介 奏效 蔓延 再接再厉
D.真谛 熏陶 挑衅 一蹶不振
【答案】A(“无耻滥言”应作“无耻谰言”)
【示例】2 下列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无理谩骂 优柔寡断 蜂涌而至 坦陈己见
B.绿草如荫 源远流长 出奇制胜 各行其是
C.改弦更章 事必恭亲 人才倍出 无事生非
D.劳民伤财 叹为观止 恻隐之心 不假思索
【答案】A(A无理谩骂—无礼谩骂 蜂涌而至—蜂拥而至;B绿草如荫—绿划如茵;C改弦更章—改弦更张;D全部正确)
避免错别字的方法
掌握点汉字的构造知识。尽管高考已不考汉字的构造了,但我们知道汉字是表义体系的文字,它的字形与意义有一定的联系。汉字的构造也有助于我们理解汉字的意义。因此我们可以从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