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作文中的幼稚病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先请看一则作文材料和写作的具体情况。
作文材料及要求:
在一所中学里发生了这样一件事:语文老师在讲授了信封的规范写法之后布置了相关的作业,在收上来的作业中小丽的写法不合要求。在办公室里,老师给小丽指出错误,要求她重写。小丽想不通,与老师争辩。最后小丽问:“我这样写有什么不行?”老师说:“很简单,你那样写,收信人收不到!”小丽不言语了。第二天下午,老师收到了一封信,是小丽寄的,信封是按照她那不规范的写法写的。
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作文。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扩写、续写、可以发表见解,可以给这位老师或小丽写信,也可以给班刊或校广播站投稿。2、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这是一次联考的作文题,近800名学生,大约只有五分之一的人能正确地思考问题。
写作中出现的问题:
1、只看重信收到了的事实,不懂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材料中的“第二天”收到信,这说明什么?是必然还是偶然?未作深入思考,只认为存在即合理,肯定小丽的创新精神而否定老师对“规范”的正确要求。
2、不知换角度思考问题,认为小丽反抗老师的精神正合我意,也不思考谁对谁错,便大加引伸,近似疯狂的附和。这正是看问题片面的悲哀,是不成熟的、浮躁心理的反映。
3、将规范与创新尖锐的对立起来,否定所有规范,鼓吹一切创新。
4、强调只要能创新,不论对与错,都大加赞扬。强调只要达到个人目的,所有约束都不放在眼中(连法律,约定俗成的规定都可以不要)。
5、不发表见解,似乎都有错,又似乎都对,模棱两可,莫衷一是。这种观点较之于前面四种要圆滑一些(多出现在扩写与续写中)。
病因分析
以上几种情况,都反映了现代青年人自我意识太强,又好自以为是,以及浮躁、偏激,思想层次较低,思考问题偏颇的等缺点。如果不特别注意克服这些缺点,就很难尽快成熟起来。大而言之,一代青年的浮躁偏激,将导致一个民族的时代悲剧。诸如:戊戌变法的浮躁,导致改良的失败;辛亥革命的浮躁,导致袁世凯投机,军阀混战;第五次反围剿的浮躁,导致红军被迫北上;五十年代的浮躁,导致大跃进浮夸风;六、七十年代的浮躁,导致文化大革命;八十年代的浮躁,导致“八九”动乱……。我们作为一个青年学生也应该回顾一下自己的历程,我们有过哪些浮躁。诸如:贪玩好耍,遇难而退;偶发事件,好动肝火;自以为是,夸夸其谈;好原谅自己的缺点,好攻击别人的毛病;有了一点成绩便沾沾自喜,洋洋得意,有了一点失败便垂头丧气,一蹶不振;既经不起表扬,也受不得批评,更别说委屈;面对生活或手足无措,或一哄而上随大流;批评“教育”,便说得一无是处,大以为老师就是凶残的刽子手,教育体制就是罪魁祸首,百害而无一利,高考更是吃人的毒潭。对问题的认识,要自觉地养成辩证思考,换个位置想一想的习惯,不断地把自己的思想引向深入。唯其如此,作文的幼稚病才能逐渐被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