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许在思考,在最后的20天,语文复习还有用吗,还有多少作用呢,能不能取得显著的效果?不是有人说,语文学习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吗?我要说“只有笑到最后的人,才笑得最美”,抓紧最后的20天复习语文仍有必要,仍有作用,仍有效果。本期《试题调研》,正是你最后语文复习的“助推器”,它将帮助你明确2004年命题的思路和特点,深刻领悟答题的技巧和要领,进一步提高心理素质,满怀信心地走进考场。
下面,我们将结合2003年的高考试题和2004年的《考试大纲》,分别从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古代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等几个方面,谈一谈命题的特点以及下一阶段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 关于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的考查,要求能识记基本的语言知识,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技能,包括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识记现代汉语的字形,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辨析并修改病句,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和变换句式,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既有标准化的选择题,也有文字表达题。从2003年高考语文试题来看,主要是1—6题,23—25题,共30分,占全卷的五分之一,比重不小,不可轻视。
(一)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
主要考查的知识点:多音字读错、读半边字、声母混淆、声调读错。考查的题型主要有:单考字音、音形结合、音义结合。
复习中应注意的问题:1.多音字在不同词语中的读音;2.易读半边而错的字;3.前后鼻音的区分;4.容易混淆的声母、韵母,有两种情况:在某些方言区,有些声母不分,如“n、l”不分;另一种情况是相同的声符构成的形声字,如以“广”为声符的形声字,声母为“g”或“k”,如“犷”和“矿”。
(二)识记现代汉语的字形
首先应弄清楚产生错别字的几种主要情况:(1)因形近而错。如将“病入膏肓”写成“病入膏盲”,将“脍炙人口”写成“脍灸人口”,“不胫而走”写成“不径而走”等。(2)因音同或音近而错。如“一筹莫展”写成“一愁莫展”等。(3)受上一个字或下一个字的影响而错。如将“安排”写成“按排”,“灯泡”写成“灯炮”,“清晰”写成“清淅”。(4)因音近义通而错。如“弱不禁风”写成“弱不经风”,“墨守成规”写成“墨守陈规”。(5)音同音近而错。如“籍贯”写成“藉贯”,“销赃”写成“消赃”等。
字形复习的注意点:(1)从形旁入手。如“弩”和“驽”,“肓”与“盲”。(2)从词义入手。如“迫不及待”中的“及”是“等到”的意思,不是“急迫”的意思。(3)从词语的结构入手。如“文过饰非”,这是一个并列式的词语,“文”和“饰”都为动词,并且可以互训。再如:穷形尽相、和颜悦色等。(4)从成语的出处入手。如:察言观色、墨守成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