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580字。
《离太阳最近的树》教案
教学目标:
⒈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着的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感情和对保护保护环境的忧患意识。
⒉理解课文融平静的叙事和描写于一体,寄寓丰富而深刻的思想的写作特色。
教学重点:
把握红柳形象的意义,树立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思想意识。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融平静的叙事和描写于一体,寄予寓丰富而深刻的思想的写作特色。
学法引导:
在学生诵读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读议,把握红柳形象体会其顽强不屈、伟大力量;理解挖红柳事件蕴含的悲剧意味。借助媒体的作用,把环保的意识深入渗透到学生思想中。
授课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一位孩子在自己所有图画中,天空都是灰色的……
何时我们的天空不再湛蓝,空气不再清澈?
为什么我们的山不再青,水不再碧?
当代著名女作家毕淑敏以一个独特的视角,向我们人类发出了责问。
由歌曲《好大一棵树》“头顶一个天,脚踏一方土;风雨中你昂起头,冰雪压不服。……”引入课文
二、研读课文,欣赏颂歌
学生诵读课文,从中找出描写红柳的句子。
㈠明确描写红柳的句子:
“在荒漠的皱褶里,有时会不可思议地生长着一片红柳丛。它们有着铁一样锈红的枝干,凤羽般纷披的碎叶,偶尔会开出谷穗样细密的花,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
“红柳通常都是长在沙丘上。……它的根像一柄巨大章鱼的无数脚爪,缠附至沙丘逶迤的边缘。”
“红柳如同冰山。”
㈡引导学生讨论问题:
⒈作者为什么写红柳丛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二段,注意读出感情(惊奇、钦佩)。
明确: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写出了红柳树生长环境的恶劣,衬托出红柳树生长的不易,暗示了红柳树在高原雪域中的珍贵。句中的“微笑”一词写活了红柳树面对酷寒和缺氧那种从容不迫、怡然自得的神态,生动地表现了它那顽强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