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一中2009届高三语文第六次月考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9/2/27 11:16:3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9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传统下载

- 资源简介:
共21题,约12600字。
龙岩一中2009届高三第六次月考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六大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题)(6分)
①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 。(李白《蜀道难》)
②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 。白居易《琵琶行》)
③鹏之徙于南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④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⑤ , ,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词《永遇乐京口北固原怀古》)
⑥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 。(《诗经 氓》)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目:
杜 瑛
杜瑛,字文玉,瑛长七尺,美须髯,气貌魁伟。金将亡,士犹以文辞规进取,瑛独避地河南缑氏山中。时兵后,文物凋丧,瑛搜访诸书,尽读之,读辄不忘,而究其指趣,古今得失如指诸掌。间关转徙,教授汾、晋间。中书粘合珪开府于相,瑛赴其聘,遂家焉。与良田千亩,辞不受。术者言其所居下有藏金,家人欲发视,辄止之。后来居者果得黄金百斤,其不苟取如此。
世祖南伐至相,召见问计,瑛从容对曰:“汉、唐以还,人君所恃以为国者,法与兵、食三事而已。国无法不立,人无食不生,乱无兵不守。今宋皆蔑之,殆将亡矣,兴之在圣主。 若控襄樊之师,委戈下流,以捣其背,大业可定矣。”帝悦,曰:“儒者中乃有此人乎!”瑛复劝帝数事,以谓事不如此,后当如彼。帝纳之,心贤瑛,谓可大用,命从行,以疾弗果。
中统初,诏征瑛,时王文统方用事,辞不就。左丞张文谦宣抚河北,奏为怀孟、彰德、大名等路提举学校官,又辞,遗执政书,其略曰:“先王之道不明,异端邪说害之也,横流奔放,天理不绝如线。今天子神圣,俊乂①辐辏,言纳计用,先王之礼乐教化,兴明修复,维其时矣。若夫簿书期会,文法末节,汉、唐犹不屑也,执事者因陋就简,此焉是务,良可惜哉!夫善始者未必善终,今不能溯流求源,明法正俗,育材兴化,以拯数百千年之祸,仆恐后日之弊,将有不可胜言者矣。”人或勉之仕,则曰:“后世去古虽远,而先王之所设施,本末先后,犹可考见,故为政者莫先于复古。苟因习旧弊,以求合乎先王之意,不亦难乎!吾又不能随时俯仰以赴机会,将焉用仕?”于是杜门著书,一不以穷通得丧动其志,优游道艺,以终其身。年七十,遗命其子处立、处愿曰:“吾即死,当表吾墓曰‘缑山杜处士’”。天历中,追封魏郡公,谥文献。
[注] ①俊乂:才能出众的人。 《元史》卷199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而究其指趣 指: 旨意 B.明法正俗,育材兴化 正: 纠正
C.若控襄樊之师 控: 驾驭,节制 D.俊乂辐辏 辐辏:聚集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故为政者莫先于复古 愿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B.中书粘合珪开府于相 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C.将焉用仕 入二三里,得尤绝者家焉
D.其不苟取如此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杜瑛对元世祖忽必烈指出的安国三件事,即“法”“兵”“食”,确实抓住了使天下由乱而治的关键。
B.杜瑛认为治国要抓根本,应建立法制,端正风俗,培养人才,广施教化,以来拯救千百年来的灾祸,而不能只抓一些细枝末节的名堂。
C.杜瑛精于用兵,建议忽必烈从背后猛击襄樊,而不是正面用兵,难怪忽必烈从内心佩服他,“谓可大用”。
D.杜瑛关心国计民生,对安邦定国提出了不少建议,表现了他的真知灼见;但他又向往文人隐居的生活,并向儿子立下遗嘱,死后在墓碑刻上“缑山杜处士”的碑名。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汉、唐以还,人君所恃以为国者,法与兵、食三事而已。(3分)
(2)苟因习旧弊,以求合乎先王之意,不亦难乎!(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寄全椒山中道士 韦应物
今朝郡斋①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②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注]①郡斋:滁州刺史衙署的斋舍。②煮白石:道家有“煮五石英法”,在斋戒后的农历九月九日,将薤白、黑芝麻、白蜜、山泉水和白石英放进锅里煮。
(1).试结合全诗分析首句的“冷”字好在哪里。(3分)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3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顷是( )( )(5分)
A、宝玉问黛玉“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黛玉笑到:“我说呢,正纳闷‘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原来是从‘小孩儿口没遮拦’就接了案了。”“小孩儿口没遮拦”这件事指的是前儿在宴会上行酒令时失于检点随口说出《西厢记》《牡丹亭》中的句子,后宝钗真诚劝告,解了黛玉的疑癖。
传统下载
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