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学生的主体精神培养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育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6/19 5:17: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18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谈学生的主体精神培养
                   吴康兴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是语文学习和语文能力发展的主体,学习是学生的实践活动,是“主体的存在方式”。在学习和学生的关系上,需要强调的是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没有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语文能力的发展也就无从可言;而“离开了学习这个具体的感性的活动”,学生也就“无法获得主体地位,主体作用也无法发挥”。因此,“离开了活动的人,只能是潜在的主体、可能的主体,只有承担和发挥了活动的人,才具有主体的规定性。”(和学新《主体的生成机制与教学设计》)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不应该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应该主动地“承担和发挥”学习活动,主动地进行知识建构,能力生成,与学习对象互相作用,从而在充沛的感情投入和兴奋状态中汲取知识,增长智慧,培养能力。为此,语文教学应该归还学生的两个基本权力:一个是学习内容的选择权,另一个是积极获取知识、生成能力的主动权。也就是说,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只要归还了学生的这两个权力,学生的主体精神就能培养起来。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要做到“三出”。
一、“编”出语文学习的主动热情
语文新课标指出:“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而以往的语文教材在这方面做得很不够,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思想陈旧,说教严重,题材窄;抒情欠缺,少有人情味、人性味,同学生的主观实际存在较大距离;教材筛选成人化,内容编排科学化、知识化和思想教育体系化。所有这些,主观上忽略了学生这个学习主体的情感和需求,客观上置学生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再加上教师遵序守“本”(教材),因循宣“科”(教参),更严重地挫伤着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热情,用学生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教材不是我要的,对象(教学内容)不是我定的。”
那么,如何才能在无法改变教材的前提下,激化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热情呢?
发动学生改编教材不失为一种好办法,以此作为培养学生主体精神的契机。
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把握改编原则。作品是作者审美的结晶。好文章都是从文学作品中挑选出来的,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是艺术的并非科学的,这就要求学生要用艺术和审美的眼光来审视教材;文章又是情感的产物,而情感的培养与熏陶,又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重点,这就要求学生要用情感的天平来建构新教材。
其次,给以足够的改编时间。开学的头两周是学生改编教材的好时光。要求学生审读教材,并按个人的综合价值取向(艺术、审美、情感、需求)组编内容,排列次序;允许学生大胆增删。
再次,要求学生根据综合价值判断,陈述改编的理由。
改编教材,看似多此一举,事实上它点燃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之火。他们开始觉悟到:学什么不是专家说了算,怎么学不是老师说了算,自己是学习的主体,自己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

推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