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穿新鞋走新路”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6/23 16:44: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80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语文教学:穿新鞋走新路”
苏州九中   韩寒东
一、确立一个基本思想
多年来,我们语文教学在思想认识上的一个最大的误区便是“目标”不清。
我们始终未能正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究竟是什么。思想教育要抓,各类知识要传授,智力要开发,能力要培养,审美情感要熏陶……语文教学就如同一棵任意“疯长”的果树,枝杈越长越多,叶片越长越密,可“果子”越结越少,越长越校虽然大家也都在不断地忙着浇水,施肥,加大投入,但仍然是劳而少功,收效甚微。我们为什么没有想到果树需要修剪的道理,为什么不能把那些外表好看,只会争夺养料而不能结果子的“徒长枝”,遮挡阳光、影响通风、互相挤碰的“并生枝”、“病弱枝”大刀阔斧地剪掉呢?
张志公先生早就说过:“语文教学必须教学生切切实实地在训练中学会操纵和使用语文工具,不允许离开这种训练去空讲大道理,空讲理论知识。”(张志公《说工具》)王力先生也早已说过:“语文课最要紧的是一定要从语言的角度来教。”“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1980年3月在《教育研究》编辑部语文教学座谈会的发言)语文大师们的这些真知灼见为什么没能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呢?除了别的因素之外,首先我们搞语文教学的人,自己就心虚,无由地低估或曲解“语文训练”的内含和功能,把“语言训练”人为地界定为:是“脱离(或排斥)思想内容的纯形式训练”是“孤立的字词训练”或“抽象的语言规则训练”,因此不敢理直气壮地宣称:语文教学就是要搞语言训练。其实,脱离思想内容的语言训练是不存在,也是不可能的。我们学习、训练语言,就是要解决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叙事状物、表情达意的问题,怎么会排斥思想内容和情感熏陶呢?语文教学这棵“疯长”的果树,确实到了该“剪枝”的时候了。我们应当毫不犹豫地接受苏教版小语教材的思想方法:运用“减法思维”,旗帜鲜明地确立一个最基本的思想:“语文姓语”、“小语姓斜——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学习语言,必须以语言训练为中心;小学生学习语言,是从实践意义上学会最基本的语言运用,而不是从理论意义上去研究语言学知识,因此必须立足于练好最起码的、运用水平的语文基本功。
二、认准一条根本途径
多年来,语文教学在实践上的最大误区便是“途径”不明。我们一直未能深入研究和解决好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儿童语言的基本规律究竟是什么。学生的语文能力是怎样形成的?语文课上语言训练的根本途径和运行机制是什么?我们总是习惯以理解课文内容为主线来组织教学结构,用教师的分析讲解来挤占或取代学生的主体感受;用各类知识的灌输或平面搬移运用,来排斥或取代学生的语言习得过程。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好像是一个“不识相”的“婚姻介绍人”,总不能恰当地摆准自己的位置,不愿意或不满足于仅仅充当“引线人”的角色,而习惯于把自己当成学生的注意中心。不肯让学生直接充分地接触课文中丰富多彩的语言现象,偏要迫使学生从他那里间接接受游离于现象之外的“中介信息”,或是由他总结出来的、抽象枯燥的知识结论。学生学到手的不是有血有肉有生命的语言材料,而是诸如“艰苦朴素”、“英勇顽强”之类概念化、标签式的“被榨干了汁水的语言的标本”。我们在这条路上走得已经够久了,难道还不值得我们去很好地反思吗?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