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指导一条新闻引起的思索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能力目标】学习因果分析
【面对面聊吧】
生:老师,我经常读报,上面的新闻丰富多彩。
师:是啊!读报,是我们关注时代、认识生活、提升思想、感悟生命的重要途径和方法;而报纸,更是我们的一个大大的作文练笔资源库。
生:练笔资源库?
生:真的呢!老师,那——怎样练笔呢?
师:我们还是先请一位同学为我们讲述一条新闻吧,谁愿意试一试?
生:老师,我最近读到这样一条新闻:《中国青年报》报道,内蒙古有一个中学生把钢笔水甩在老师身上,他觉得这样好玩。结果老师发现了,把前几次身上被甩钢笔水的事儿,全算在这个学生的账上,非要他承认不可。这个学生感到委屈,自杀了。
师:居然有这样的事呀?那——他为什么要自杀呢?
生:他遗书上说是为了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要以死来证明自己的清白。
师:哎呀,真令人震惊!叫人沉重!
生:不值得。
师:是啊!不值得!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呢?大家不妨来点因果分析。
生:因果分析?
师:对,因果分析!比如:是什么原因导致他选择自杀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呢?
生:心胸狭窄。
生:虚荣心强,觉得在同学们面前丢了面子。
生:心理素质脆弱,承受不了老师的批评。
生:不够智慧,应当向老师诚恳说明。
生:他太冲动。
生:不!他写了遗书,说明他死前还是有过冷静思考的。
生:对!他太看重自己的人格尊严了,反而轻视了生命。
师:是啊,这位同学为什么如此看重他的“人格尊严”呢?大家不妨对他的这一思想原因作更深层次的思考。
生:这与他接受的教育有关。
生:对,古代就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说法。
生:他可能对取义成仁没有正确理解。他把牺牲精神用错了地方。
生:也许——书上的那些诸如“涅磐”啦、 “就义”啦、“献身”啦等字眼对他刺激太多,他没能正确理解,思想走向了极端。
师: 太好了!大家深入思考到我国文化和教育的原因上来了。同学们是否认为:我国文化有一种倾向,就是对重视生命强调不够;从教育的角度来看,这位同学所受到的重视生命的教育不够,生命意识薄弱。大家是这个意思吧?。
生:是的,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