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期末复习学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4430字。
<<文 化 生 活>> 期 末 复 习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NO:01中华文化
发展历程:见课本63页
标识: ——重要标识
源远流长: 见证: ——重要见证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
包容性: ,意义
中华文化 文学艺术:作用 风格
独特性 地位
科学技术:地位 ,特点 ,意义
博大精深: 成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区域性 各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民族性:中华文化与中国内部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
(P70)
NO:02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的地位和作用: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为什么:
高扬爱国主义旗帜 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中华民族精神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
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怎么样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学习要求(复习重点、难点)
1、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3、了解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4、了解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5、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6、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7、了解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弘扬。
8、说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和途径。。
●针对训练
一、选择题
1、(07山东文综22.)自2001年文化部提出“把春节建成宣传中国和传播中华文化的新载体”以来,春节逐渐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和重视,春节文化在世界的传播:
①可以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 ②是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体现
③有利于消除世界文化的差异 ④能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7广东20.)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这一思想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和而不同”反映了中华文化具有的特点是
A.阶级性 B.包容性 C.民族性 D.地域性
3、“从17世纪开始,中国的《论语》、《大学》等儒家经典,就通过法国传入欧洲。巴黎曾成为欧洲“中国文化热”的中心。法国的一批杰出的思想家,如笛卡尔、伏尔泰、魁奈、孟德斯鸠,都对中国文化有很深的研究。伏尔泰在其名著《风俗论》中写道:“中国拥有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无法相匹的悠久历史,而且形成了光辉的理性主义文化。当世界上其他民族尚处在神话传说的时代,中国人已经在编撰自己的历史了。”温总理演说中对伏尔泰名著《风俗论》的引述,从一个侧面向世人说明中华文化的、
A、博大精深 B、源远流长 C、兼容并蓄 D、革故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