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卷)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解析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语文
山东省垦利一中 魏名宝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I卷至6页,第II卷7至12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I卷(选择题 共42分)
注意事项:
1. 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一.(18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真谛 取缔 孝悌 瓜熟蒂落 有的放矢
B. 包庇 奴婢 媲美 筚路蓝缕 刚愎自用
C. 驿站 后裔 臆断 神采奕奕 自怨自艾
D. 嗜好 对峙 吞噬 恃才傲物 舐犊情深
解析:此题考查了同音字、形声字、形似字。C都读“yì”;A悌,读“tì”,其它读“dì”;B媲,pì,其它读“bì”;D峙,读“zhì”;其它读“shì”。
答案:C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抱负 威慑 流芳百世 源远流长
B. 寒暄 署名 曲意逢迎 各行其事
C. 偏袒 蒙昧 重蹈覆辙 积腋成裘
D. 学藉 暴躁 浮想联翩 山清水秀
解析:B各行其事——各行其是,C积腋成裘——集腋成裘,D学藉——学籍。
答案:A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 古往今来,总有一些勇敢者在钱塘潮涌之际,与潮搏击, 出人的活力和勇气。
② “五一”黄金周期间,十多万游客来到杨柳青 这里的民俗艺术。
③ 目前对于地球磁场的变化和倒转提出了不少理论或模型, 基本上都处在假设和推测的阶段,并没有一个十分成熟的理论。
A. 展示 观赏 即使/也
B. 展现 参观 即使/也
C. 展现 观赏 尽管/但
D. 展示 参观 尽管/但
解析:“展示”重在清楚地摆出来,明显地表现出;“展现”重在显现出,一般后跟上“出”“在”等词语后跟宾语。“参观”重在实地观察,“观赏”重在欣赏。语境为游客看民俗艺术,应选“观赏”。“尽管/但”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下文往往有“但是”“然而”等表示转折的连词跟它呼应,反接上文。“即使/也”表示假设的让步,所表示的条件,既可以是尚未实现的,也可以是即成事实的。句③是说磁场的变化和倒转提出了不少理论或模型,先承认这种事实;下文再反接,说与上文相反的事情,还没有一个成熟的理论。
答案:C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 我始终没来得及按照总编的要求修改这个剧本,几年来我一直耿耿于怀,深感有负他的嘱托。
B. 虽然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已经每况愈下,但我们仍不能有丝毫大意。
C.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电视和电脑这一对时代的宠儿,对我们来说几乎是不可或缺的。
D. 这些风言风语总不会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无风不起浪,无根不长草”嘛。
解析:B每况愈下,指情况越来越坏;“事故的发生率”不能与“每况愈下”搭配,错误的理解成“渐渐下降”之意。A耿耿于怀,耿耿,有心事的样子。不能忘怀,牵萦于心。C不可或缺,一个也不能缺少。D无风不起浪,无根不长草:比喻事物有根源。
答案:B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远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奏效的。
B. 知识分子一般眼界比较开阔,富有正义感,民族的荣辱、国家的盛衰,往往更能激起他们的一腔报国之情。
C. 我们在本月中旬前后有个重要会议,所以现在就要好好准备。
D. 地震发生之后,当地政府及解放军部队全力救助,目前灾区群众已住进了临时帐篷,防止余震再次发生。
解析:A主宾搭配不当,删去“孩子的教育问题”中的“的”。C“中旬”与“前后”重复,删去“前后”。D“余震”与“防止”不搭配,将“余震”改为“地震”。
答案:B
6.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学习就怕‘认真’二字。”张老师说:“‘态度决定一切’,确实很有道理。”
B. 网络技术对艺术传统的冲击不容忽视,对新艺术形式的催生已初露端倪。人们不得不思考,高科技的发展将导致艺术的沉沦?还是会迎来新时代的文艺复兴?
C. 自然之美是一切艺术美的源头活水,正如古人所云“天地有大美而无言。”天地之美,在风景名胜,也在“溪头荠菜花。”平中见奇,淡里显味,更是一种不事雕琢的天然之美。
D. 归隐是旧时文人理想中的一种闲散生活——躬耕、沽酒、题诗、作画、对弈……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古往今来很少有人情愿过这种生活。
解析:A冒号改为逗号;B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C引号中的句号移到引号外面。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