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明治维新》教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3570字。
曰本明治维新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首先打开关闭的日本国门的国家,倒幕派的组成力量、明治维新开始的时间和主要代表人物,归纳、概括幕府统治的危机和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概述武装倒幕运动;理解并分析明治维新的性质和作用。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概述幕府统治的危机和武装倒幕运动,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通过对明治维新背景、主要内容、性质和作用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对比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幕府统治的危机和武装倒幕运动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日本明治维新发生的历史必然性。
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民族的振兴,成为亚洲的强国,从而教育学生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要坚持改革与开放。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明治维新的主要措施及作用。
二、难点
明治维新的背景及成功原因分析。
教具准备:挂图
课时安排:1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老师:在日本历史上有两次著名的改革:一次是大化改新,日本向中国学习,完成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一次是明治维新,日本向西方学习,由封建社会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提问:“明治维新是如何向西方学习,使日本成为亚洲近代唯一民族独立的国家?”由此导入新课。或者提问:“19世纪中叶,中国和日本同是被欧美列强用军舰轰开国门的闭关自守的封建国家,为什么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日本却成为亚洲唯一民族独立的资本主义强国?”然后引入新课。
一、幕府统治的危机
1.读课文,请学生分析19世纪中叶日本的社会状况
提问,明确:19世纪中叶日本的社会状况,日本虽然处于落后的封建社会,但是,日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产生。在城市,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手工工场发展起来,有的商业资本控制了手工业生产,一些小商品生产者分化成为手工工场主。手工场雇佣工人,进行商品生产。当时的棉纺织业甚为发达,出现了规模较大的手工工场,有的拥有织机已多达200余台。在农村,许多富农和商人从封建领主手中承包开垦新田,再把新田租给农民,或直接雇工经营农业。这样,他们就成了新地主:是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经营地主。这一时期,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水平还不高,还处在“真正的工场手工业时期”的初级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