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毛泽东思想》教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13240字。
第17课 毛泽东思想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毛泽东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要理论成果及论述;
(2)理解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精;
(3)探究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产生的影响以及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现实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自找资料,关于毛泽东的生平和革命活动,感受毛泽东思想对我国革命和建设的深远影响。
(2)列表归纳总结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程。运用情景再现、问题探究,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引导学生探索毛泽东思想的产生过程,认识毛泽东思想是从革命实践中产生的,并经过以后的实践检验证明了其正确性,说明理论来源于实践且指导实践的道理,使学生明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并进而培养学生勇于实践的意识。。
(2)通过引导学生对毛泽东思想产生的背景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经过;毛泽东思想的内容。
难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
☆教学建议:
本课教材从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程、毛泽东思想的影响两个角度对毛泽东思想作了阐述。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表明,她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由于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程,就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程,建议在教学时对有关史实进行适当的补充,增强学生对毛泽东思想历史作用的深层次了解,为学生全面深刻认识毛泽东思想奠定基础。
★模块链接:
必修Ⅰ第14课“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第15课“国共十年对峙”;第16课“抗日战争”;第17课“解放战争”;第20课“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必修Ⅱ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教学过程及要点:
导入新课:
当中国的大门开始被西方的炮舰强行打开的时候,西方产生了两个伟大的人物:马克思、恩格斯。他们在欧洲大地上研究调查,批判地吸收人类思想文化上的优秀成果,从而创立了一个崭新的科学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几十年后,列宁根据俄国的实际,创立了关于帝国主义的科学理论,领导俄国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他的理论、思想和实践就是列宁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