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教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2500字。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
一、课标要求: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概述中国古代商业产生发展的面貌,了解不同时期商业发展的特点;通过学习商业、城市经济在各个时期的演变,提高学生梳理、分析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结合教材的图表、问题探究以及插图归纳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商业等的演变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商业的产生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又促进经济的发展;古代的重农抑商总的来看违背了历史潮流,是造成农耕社会发展迟滞和漫长的主要因素。
三、教材重难点:商业的发展
教学过程:
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
导入新课:你知道“商人”名称的由来吗?商朝人善于经商,在周灭商汤后,商朝遗民东奔西跑,从事商业活动,周人称之为商人,其职业也被称为商业。
一、商业的发展
1、产生和初步发展:先秦时期是我国商业产生和初步发展时期。
(1)原始社会:原始社会末期,原始商业的产生。
设问:商业产生根源何在?它与农业手工业的关系如何?
参考:剩余产品的出现、社会分工的发展;农业手工业是商业的基础,商业的发展又会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所谓“无农不富”“无商不活”
(2)商朝:商朝的商业活动发展水平较高,出现了最早的职业商人和货币。
(3)西周:实行“工商食官”政策。
设问:什么是“工商食官”?结合课本知识回答。“工商食官”制度的存在,是由当时的经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