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教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2950字。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一、课标要求: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明清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水平及商品经济的发燕尾服程度,中国在世界上突出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缓慢发展
使学生认识中国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高度发展及落后于西方的工业文明并因此出现危机。培养学生用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情境营造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讲述法、多媒体教学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能力及创造的高度辉煌的文明,鼓励学生立志为振兴中华而努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农业文明的高度发展
难点: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
教学过程:
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一、农耕经济高度发展:
明清时期的经济达到了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阶段,社会经济全面高涨。表现在古代社会经济的几个主要部门上,即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以及世界领先地位上。
1.农业的发达:
(1)农业技术世界领先,许多先进的物种在这一时期得到推广,如双季稻的大面积扩种,玉米、蕃薯等高产作物的引进与推广,棉花种植的普遍等。
(2)耕地面积扩大。明初耕地约8.5亿亩,到清高达10亿亩。高产作物和耕地面积的扩大养活了更多的人口,清道光二十年人口已达到了4.1亿。
2.手工业的发达:私营手工业已经取代了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手工业技术也明显提高,《天工开物》涉及的约30种工农业生产技术基本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3.商业的繁荣:明中叶以来,商品经济发展,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白银广泛使用,商业资本异常活跃,在运河沿线、江南等地一大批商业市镇兴起,仅江南的苏、松、杭、嘉、湖地区就有30多个,清增加到204个。
4.国际地位极高:明清盛世时期的国际地位比前代明显提高,综合国力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表现在1720~1820年的100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总值的比重的年增长率远远高于欧洲,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19世纪初世界10个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中国占了6个等,中国是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