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教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3820字。第19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必修2]
【本课分析】
新中国的成立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了前提,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由于脱离实际的政策,社会主义建设也经历了曲折,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综合认识中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尽管有过严重的失误,但中国共产党人能够正视自己的问题,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并领导人民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充满活力的党。
经验教训:我们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经济规律,保持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发扬民主,加强法制,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和专断。
【学习提示】
★ 重点:“总路线”,“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和中共八大的决策
★ 难点:20世纪50年代—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基础知识】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1.背景
①建国之初,社会经济凋敝,百废待兴,恢复经济成为当务之急。
②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经济:
A.土地改革;
B.没收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建立国营经济,掌握国家经济命脉;
C.合理调整工商业。
2.路线方针
(1)1953年过度时期总路线:在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过程中,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过渡时期是指1949—1956年,进行三大改造,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公有制,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
(3)过渡时期总路线有的总路线规定了两个方面的任务:
①实现工业化,即发展生产力。
②进行三大改造,即变革生产关系。
(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革命同时并举,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同时并举,“一体两翼”。
3.“一五”计划(1953—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