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教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4250字。 第21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识记 理解
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 经济特区的概念、设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对外开放的原因;设立四个特区的原因;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资料收集
问题探究
比较归纳、概括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
图片或视频。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树立对外开放意识,认可和支持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并从中获得必要的现代经济意识。
培养学生与时俱进、把握人类历史发展动向的意识,引导学生形成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树立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信念和责任感。
招商引资与走出国门 “引进来”、“走出去”战略 “走出去”战略的提出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世贸组织的由来和发展。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历程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和作用
(注:“知识与能力”一栏,具体分成几个层次,要依据课标的要求进行表述,但不能照搬课标的原话)
【教学重点、难点】
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与特点;加入世贸组织的原因。
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加入世贸组织的机遇和挑战。
【教学方法】
1、采用设置情境,设疑引思,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模式,由浅入深,由难到易,用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升华情感,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通过利用《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电脑软件,在教学中层层展示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的特点。同时指导学生注重学习历史过程中的时空结合。
3、结合课前准备的图片或音像资料,让学生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过程,感受中国政府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潮流,迎接挑战,以促进经济高速发展的勇气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