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教案2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2650字。第4课 宋明理学
文章核心提示:一、【学习目标】 1.熟悉理学产生的原因和主要理学家及其观点,记忆理学的代表性语录,准确解释理学一词及其由来。 2.阅读课文中的材料,提炼其观点,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 3.分析宋明理学在压抑、
一、【学习目标】
1.熟悉理学产生的原因和主要理学家及其观点,记忆理学的代表性语录,准确解释理学一词及其由来。
2.阅读课文中的材料,提炼其观点,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
3.分析宋明理学在压抑、扼杀知识分子自然欲求方面的影响,以及对中国人的个性、道德形成的作用。
二、【教材分析】
(一).重点难点与疑点
1.教学重点: 三教合一、程朱理学的内容、地位和陆王心学的内容和地位。
2.教学难点: 理学和心学的异同;理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3.教学疑点:程朱与陆王对理的解释有什么不同,其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二).教材解读
一、三教合一
1.三教合一的背景:(1)魏晋南北朝以来社会动荡不安,儒学信仰出现危机感;(2)道教的修炼丹药长生不老,佛教的因果报应轮回来世的思想在社会迅速传播。(3)随着政治稳定三教相互渗透,彼此调和逐渐趋向合一。
2.三教的主要内容:儒家强调人世,根本目标就是强国。个人的精力应该奉献给国家。道家强调自由,目标就是超脱尘世而获得更大的自由。佛家强调解脱。儒家思想在三教中多侧重于人世间的事。而儒家思想是佛道二家的基础。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
二、程朱理学
1.“程朱理学”说法的由来:
理学的创始人是北宋的程颢、程颐等人,至南宋时,朱熹为集大成者,统称为“程朱理学”。
2.理学产生的条件:
(1)宋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注意力于集中于如何防范文武重臣的篡夺之祸,消除地方潜在的割据势力对于民间文化发展未予以更多的干预。(2)宋朝很少有人因为议论而获重罪,因此宋代的士大夫群体有很高的参政议政的积极性。(3)因科举走入仕途的知识分子,对经典文本不断探讨、寻求终极的、总体的根本解释。理学由此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