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现代科学革命》教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3030字。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第26课 现代科学革命
一、教学目标
1.熟悉经典物理学向现代物理学发展的简要历程,了解相对论、量子理论的主要内容,
理解现代物理学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巨大贡献和深远影响。
2.理解并阐述“物理学革命”与“科学的革命”之间的关系。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树立既尊重权威又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培养质疑求真、勇
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相对论和量子论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三、教学难点: 相对论、量子理论的内容
四、教学方法:教师讲析为主,师生讨论为辅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9世纪,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经典物理学已经日趋完善,达到了
高峰。但是一些新的研究发现对它提出了挑战,导致了经典物理学的危机。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相对论和量子理论出现,它们掀起了物理学革命,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并对其他学科产生了历史性的影响。人类对自然世界的科学探索又跃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二)讲授新课
一、经典物理学的危机
19世纪末,物理学界连续发生了三个重大事件,这就是X射线、放射性和电子的
发现。这三大发现以实验事实使得原子不可分、不变化的传统观念发生了动摇。物
理学家们曾认为的似乎已经基本上完成了的经典物理学体系,从根本上出现了动
摇,这就是所谓的“物理学危机”。经典物理学所研究的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易于理
解的宏观世界,三大发现所揭示的却是人们没有直接经验的微观现象,这表明人们
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已经深入了一个层次。物理学家继续向前探索,于是产生了以量
子论和相对论的建立为标志的物理学革命,物理学从此开辟了新的天地。
二、相对论的提出
1.相对论的提出及主要内容
过去的物理学都以牛顿的理论为基础,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两者是没有
任何直接联系的。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经过多年的研究,打破了传统的绝对
时空观,于1905年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和光速不变原理。指出了时间、空间和物
体的质量不是绝对不变的,而是随着物体的运动而发生变化。狭义相对论认为:
物体运动时,质量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增大而增加,同时,空间和时间也会
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即还会发生尺缩效应和钟慢效应。
1916年,爱因斯坦完成了广义相对论的最终形式。在广义相对论中,引力是被
考虑的主要问题。广义相对论指出:空间和时间不可能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
空间结构和性质取决于物质的分布,使人类进一步深化了对时间、空间和引力
现象的认识。广义相对论又被认为是一种引力理论。
2.相对论提出的历史意义
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它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论,从本质上修正了由狭隘经验建立起来的时空观,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即:揭示了时空的可变性、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