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设计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北师大版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9/8/28 16:39:3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74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2310字。
  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照相和电影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了解民国初年剪发辫、改称呼的基本史实,并试分析其原因。 
  了解清末民初人们服饰的变化和中山装、旗袍的基本知识,尝试通过服饰的变化来了解社会的变化。 
  通过思考“为什么清末民初中国的社会生活会有如此大的变化”等问题,培养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搜集老照片、旧服饰等,建立班级展览角,以形成对百年来中国社会习俗变迁的直观认识。 
  阅读(老照片》《百年中国》等书籍和资料,观看相应的影视作品如《西洋镜》等,加深对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状况的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中逐步认识到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人类文明的发展、世界文化的交流等,人类的生活必会发生重大的变化。中国社会接受西方传人的照相和电影,剪发辫、改称呼以及服饰受西方影响发生变化等反映了时代发展的必然性。 
  今天我国的旗袍在世界服饰界占有重要的地位,人类对美好的事物能够形成共识。 
  重点:  本课的重点是了解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情况,即知道照相、电影的出现以及剪发辫、改称呼、易服饰等社会生活变化的表现。 
  难点: 分析剪发辫、改称呼的原因和尝试从服饰的变化中了解社会的变化与发展。教师加以引导,根据分析,学生能够知道这些法令的出台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是有原因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教学方法:以练习的方式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结合发言同学的讲述开展讨论。如: 
  1.照相术是何时传人中国的?它有什么历史作用, 
  2.电影刚传人中国时被称为什么?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是什么, 
  3.照相术和电影在西方发明不久就传人了中国并得到发展说明了什么? 
  4.剪发辫的内容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5.改称呼的内容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6.中山装是谁创制的,你能说说它的特点吗, 
  7今天的旗袍是如何发展而来的? 
  最后,以讨论“清末民初中国的社会生活都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一题作为本课小结。(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人类文明的发展、中国社会顺应时代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交流等)培养学生站在历史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一.[照相与电影的出现] 
  向学生介绍照相术和电影的发明和发展情况,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自己去找这些资料,自己了解具体情况。在教学中,着重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1.照相术和电影都是由西方人发明,后来传人中国的。照相较早,19世纪40年传人中国,电影则在1896年出现在中国。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