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动人一“细节”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最是动人一“细节”
(江苏省兴化中学 王广清 邮编:225700)
中国古典诗词一般篇幅短小精悍,但形象鲜明,而鲜明的形象和细节描写是分不开的。不少优秀的诗人常常“抓拍”特写镜头,通过传神的细节描写来打动读者,2004年高考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安徽等省卷就是从这一角度来命题的,命题人提供的鉴赏材料是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考题是: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应该说,题干先引王安石对张籍诗歌的评价“看似寻常最奇崛”,又问“哪个”细节,因此,要求是很清楚的,就是要找出诗中最典型的一个细节。有些考生将全诗所写都作为细节或是说“写信”是细节,有些是将后两句都作为细节,都未能突出说明“又开封”这一最典型细节,或者说,有不少考生并没有真正理解“细节”的含义。本诗表现的是游子对故乡的思念,前三句平平常常,“意万重”也好,“说不尽”也好,只是一般地直抒胸臆,动人的亮点在最后一句“行人临发又开封”,它使境界突现,形神逼露,难怪潘德舆在《养一斋诗话》中,推崇为“七绝之绝境,盛唐巨手到此者亦罕”。答案表述要力求精练,可这样表述: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
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
抓住诗中的细节描写,是深入领会诗意的一个重要环节。从诗歌创作的理论上来说,细节也叫“有包孕的片刻”,也就是最有情趣、最耐人寻味、最能引起人们想象的片刻,它可以使读者赏心悦目,获得审美愉悦。如李白《送友人》中的“挥手自兹去”,可以算是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但遗憾的是,往往被许多人忽略了。人们只注意“萧萧斑马鸣”这一典故的使用,称赞其达到“鬼斧神工”佳境,却只字不提“挥手”这一淡到极点的细节描写。其实,淡到极点,也就妙到极点,你看,无论是行人还是送别的人,大家都沉浸在深深的别情中,尽管心中有“不尽长江滚滚来”般的别情,但为如刀似的别愁所割断,心知“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却只能“欲说还休”,欲哭无泪,把千言万语都融在这一“挥手”之中,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最佳境界,要不然的话,这一细节动作何以流传至今,千年不衰?而柳永《雨铃霖》中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则更为典型,词人选取了分手在即的一个细节,以特写的方式呈现在读者眼前。男女主人公紧紧握住对方的手,互相注视,泪眼汪汪,他们一句话也没说,已经到了哽咽不能语的地步。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静态的画面一下子具有了生动的活力,在这种相对无言的静默中,离别的惆怅却似阴霾一样,从一双有情人的心间弥漫开去,遮蔽了整个世界,此一去,天涯相隔,前路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