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与脚下——漫谈写作教学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7/16 6:32: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2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漫谈写作教学
              语文教研室 荆德兰
写作,似乎从遥不可及的殿堂来至学生的课堂,一下子骇呆了许多人,其实,大可不必。只要我们认真去作,写作本来就不是作家的专利。
作文教学的最终奋斗目标简而言之可以看作是缩短思想与表达的距离。从小学到大学写作教学一直追求于此,怎样去实现“缩短思想与表达的距离”这一目标呢?
如果是面对一场战役,我们会想到毛泽东的一句名言——在战略上藐视它,战术上重视它。那么,对待我们的读写学习目标是否可以这样想——把每一个目标作为战略来看待,把走向目标的每一步作为战术来看待。这样,我们即可消除学习上的为难情绪,又学得踏实。
  我们知道研究写作不能割断读与写的联系。杜甫的名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便是这方面的经验之谈。多读好的文章,认真领略其内蕴,对写作的启迪借鉴作用是万万不可低估的,可是,以写促读也不失为一种方法。
人的写作活动本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有目的的活动。文章写作无不基于社会生活的需要。或有见闻要述说;或有感情要抒发;或有事物要介绍;或有见解要表达。无目的的写作是不存在的。然而,长期以来不少的人只习惯于单纯从写作的角度论写作,只把观点、材料、结构、语言作为写作理论研究的基本框架,只注重对客观材料的静态分析,而忽略了写作中的主观因素,忽略了人的能动作用,这就很难从主观和客观、动机和效果的统一上阐明写作的本质。
事实上,文章不过是写作的结果,目的和动机才支配写作的行动。文章的内容和形式,归根结底是由作者的写作意图决定的。观点、材料、结构、语言统统要为表达作者的意图服务。写作意图才是文章的灵魂。这种意图越是顽强的表现在字里行间,越是象脉搏一样在文中随处跳荡,文章便越有活气,越见锋芒。不强调写作意图的写作,无论怎样变换题材,苦专技巧,都只能编织没有文魂的躯壳,不是无的放矢,便是无病呻吟。可见写作意图直接关系写作的成败。
可是对于意图这种决定性的作用于今仍很少有人注意。无论是讲授写作理论,还是指导写作实践,写作意图问题都常常被置之其外。殊不知离开了写作意图,写作理论又派何用?写作实践又有何意义?真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写作意图它产生在行文之先,体现在文章之中,在构成文章的诸要素中居于核心地位。我们要按写作意图组织材料,按写作意图安排结构,按写作意图锤炼语言,使文章顺理成章。那么,作为学生在作文教学中如何产生写作意图,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引导。要完成自己的写作意图所需要的技巧,要凭借对教材中单元选文的阅读分析获得,可见以写促读,显然会增强学生的自学意识,久而久之便增强了自学能力,会使其读能见其文魂,写能现其文魂的。
作文教学要获得较高效率,教师必须对作文既能宏观调控又能微观指导。
一、宏观调空
既然我们谈到要把写作的目标作为战略来看,那么,作文教学在战略上应该实现单元化教学。现行的《阅读和写作》教材是以单元教学为导向的,可以肯定的说,教材中“读”的设计是系统的,也是比较科学的、周密的;可是,教材中“写”的设计,虽然也能体现出一定的系统性,但其科学性、周密性则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有的设计过简,有的设计颇偏等。按照这样的设计进行写作教学,难以收到满意的效果。如果作文教学能在单元教学的母系统中实现子系统的单元化教学,情况会大有改观。所谓的写作子系统大体可分为三个方面的内容:
1.异轨。现行的教材,写作是作为单元的一个组成部分,基本上是伴随着阅读出现的,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