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学语文教学注入一点人文色彩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中学语文课是一门非常特殊的课程,它不仅应教给学生课本知识,还更应借助语文的文学性给学生更多人文精神的教育。人文教育虽然不等于语文教育,但语文教育应当在人文教育中占有一个相当特殊甚至是核心的位置,因为语文的文学性对青少年更富有感染力。新修订的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提出要注重提高学生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想品质和文化品味,注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这些都洋溢着人文教育的色彩。 中学语文教育应该多一些人文教育。人文教育落实到中学语文教育中,就是指给人建立一种精神的底子。在青少年时期一定要为对真善美的追求打下底子,这种教育是以后任何时期的教育所无法补偿的。人若缺少这种底子是会有问题的,这是很可怕的事情。 ——钱理群 我非常赞同钱理群先生的观点,中学语文在工具性知识性之外亟需注入更多的人文精神教育,已是不争的事实。因为归根结底,我们的教育是培养人的教育。为中学生打好一生的精神底子,奠基一生的精神追求,完善人格操行,应是中学语文教育不可忽视的一个内容。用课文中点点滴滴的美去感染学生,用课本外方方面面的情来浸润心灵,学会用一颗爱心去关心他人,用一份责任来审视自己,用惊喜去感悟春天,用沉寂来总结冬季。当知识一点点充实了头脑的时候,让精神因为善于感悟而变得更加丰富和美丽。因此,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充分利用教材及课外辅助材料,对中学生进行一定的人文精神的教育和熏陶是非常必要的。 (一)课前导言,调动追慕之情 一个人的精神是要有一定的底子的,我个人认为这种精神底子应当是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即给人的生命一种亮色。 ——钱理群 “精神活动是人类活动中最绚丽的一朵花,正是不懈的精神追求才体现出人类激荡的生命力,人类思考那些与自己似乎永远无关的东西,人们研究一个个抽象的数学命题,人们为自己永远也到达不了的遥远星球起一些美丽的名字,为古人留下的难题寻找答案,为无知无觉的山水吟诗作画,人们关心一朵花的绽放,关心一只虫的命运,为善喜,为恶忧,人们的精神追求无处不在,正是这些,充分地展示着人类活跃而伟大的生命力。一个人倘若在青少年时代打下一种精神追求的底子 ,在将来的人生道路上,事业追求上,一定能做出一些让生命绽放异彩的不悔的作为来。”这是我在一节阅读课前的导语,以此激发学生更为美好更为崇高的精神追求。 生命的亮色来自于追慕和学习。漫长的历史长廊里,一个又一个或孤傲或恬淡,或激奋或沉静的精神形象是我们学习的最好榜样。西汉鸿儒贾谊,在他短短的一生中,旷世才情的激昂和怀才不遇的沉郁互相碰撞,构成了他独特的人生风景。怎样让学生跨越漫漫的历史空间去感悟贾谊一颗孤寂高傲又才华横溢的心呢?“一腔的激情,却无由喷发;满腹的才学,却不能被重用,多么痛苦的折磨,多么残酷的现实。你是否看到了一个孤独悲伤的背影?是否听到了江畔忧愤的行吟?五百年后的李商隐为之发出了‘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