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后期的保卫战》教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6590字。
第一章第六节太平天国后期的保卫战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
天京变乱和太平天国后期领导核心的形成;三河镇大捷;太平军再破清军江北、江南大营;中外反动势力联合进攻太平军;安庆失陷和陈玉成就义;天京保卫战;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功绩、性质和特点。
2.能力培养
(1)本课历史故事和分析问题的内容较多,可布置学生课下准备,课上讲解,达到锻炼他们具备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使他们拥有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对太平天国从兴起、全盛、转衰、防御战到最终衰亡的历史,使我们认识到中国的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必须由先进的阶级进行领导,先进的革命纲领进行指导。但在当时先进阶级还未形成一股独立的政治力量时,占全国人口80%的农民阶级勇于承担反帝反封的历史使命,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没有人民群众的创造,就不会有历史的发展和进步。
3.思想认识
(1)中华民族是一个富于反抗、自强不息的民族,而对本国反动势力的统治和外来侵略,农民阶级勇敢地承担起抗争与探索的重任,并为之顽强战斗,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继承和发扬。
(2)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突出体现了小生产者自身不可克服的局限性,说明在近代中国,农民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天京变乱;保卫太平大国的主要斗争;太平天国运动的功绩。
难点: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及最终失败的原因。
课前准备
教师:教学用具:运用多媒体教学制作幻灯片(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设计好);太平天国“天王府”图;《太平天国形势示意图》等。
学生:提前预习:掌握教学目的中的基础知识。课下讨论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资料:可阅读唐浩明编著的小说《曾国藩》。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