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教案2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课文说明
一 课文内容说明
本文是《再读圣贤》系列文章之一。
课文从阅读《庄子》的感受说起,接着解读《秋水》中的一个故事,最后用庄子的心灵和庄子所面临的世界来解释《庄子》。
冯友兰先生说:“中国的圣人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中国的哲学也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说的是中国哲学的主流,而庄子则“超凡绝俗”,他是只想出世,不想入世。那么庄子为什么不想入世,只想出世呢?庄子又是以什么方式表示自己与世道的对立呢?从课文中寻找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就可以把握课文内容。
存在决定意识,作者也是运用这个观点解读庄子的。
庄子面对的人世,是“诸侯们的剑锋残忍到极致”,“世界黑暗到了极致”。“荒唐”“罪恶”“污浊”“无赖”“无理”“无情”“无聊”“无所顾忌”“无正义”“无逻辑”“无方向”“无心肝”等等用语说的都是“黑暗”。
天下无道,当然也可以有“入世”与“出世”两种选择,庄子选择了“出世”,他拒绝权势媒聘,坚决不合作。庄子用乌龟来比方,入于宗庙,是“留骨而贵”,留在泥水里,则自由自在。这就是说,庄子视为生命的不是权势威福,而是洁身自好,是人格的独立,精神的自由。
不同时代做官,有不同意义,为不同的社会势力做官,也有不同意义,就是同为进步的政权做官,也有不同的动机,所以不能一概而论,不能一概认为不做官就是清高,做官就是卑污。庄子的拒绝入世,是拒绝“污浊”,所以说他具有“由超凡绝俗的大智慧中生长出来的清洁的精神”,他具有“由这种清洁的精神滋养出拒绝诱惑的惊人内力”。
把握庄子时代的特点和庄子个人的特点,是解读庄子的两个前提。庄子个人的特点,有心灵和心智两个方面。作者认为庄子的心灵有其两面性,表面,是“无情而坚强”,“眼极冷”,内里,是“最多情而最虚弱”,“心肠极热”。庄子的心智极高,他是“天仙才子”,造化钟神秀的哲人。
把握了庄子时代的特点和庄子个人的特点,就能理解为什么庄子的笔锋荒唐到极致,态度偏激到极致,为什么《庄子》语言充满“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就能透过满纸荒唐言,透过他的怪诞与孤傲,感受庄子的一把辛酸泪,感觉到他对人类的怜悯。在作者看来,对人类的怜悯,正是《庄子》的全部精神。
二 质疑思辨
1.开头一段讲的是什么?
开头一段讲了三个方面,一是《庄子》作品的意象和意蕴,二是阅读的感受,三是庄子的才智。
《庄子》的意象是奇特的,“美得让我们无所适从”。庄子的想像世界,“幻化无方,意出尘外,鬼话连篇,奇怪迭出”,“永远有着我们不曾涉及的境界”。作品的意蕴,极难理解透彻,“永远有着我们不懂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