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科学和艺术》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4220字。
第24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科学和艺术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或了解建安诗人的代表人物曹操、曹植、王粲和蔡文姬;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南北朝民歌的特点及北方民歌的代表作;书法家王羲之;大画家顾恺之;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通过对建安诗人和诗歌、陶渊明的田园诗;书法、绘画及石窟艺术具体内容和其中含义的介绍,初步培养学生的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发展学生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通过学生填写“魏晋南北朝文学艺术成就”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分类归纳所学历史知识的能力。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从归纳总结的结果中体会出这一时期文学艺术方面的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文学艺术方面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而且具有各民族的特色。同时使学生明白这些文学艺术的成就,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健康的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教育。
教学重点:建安诗人和陶渊明;石窟艺术
教学难点:建安诗人和陶渊明诗的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哪位同学说一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哪几位杰出的科学家?他们的主要贡献是什么?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无神论者是谁?他写的《神灭论》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教师导入:通过大家的回答,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技术如同一幅幅光彩夺目的图画映入我们的眼帘。的确,我国古代人民所创造出来的灿烂的文明就象是一串串的明珠,永远放射出迷人的光彩。每当我们看到这些,一种骄傲、自豪之感便油然而生。为我们都是中国人而骄傲、自豪。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内容是文学艺术及其成就。
一、建安诗人与陶渊明
1、建安诗人:“三曹”与“建安七子”
教师首先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成就最高的要属诗歌。在我国诗歌史的发展史上,这个时期也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建安诗人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诗歌的发展不仅植根于当时政治经济的土壤之中,而且受到前代诗歌的影响。之后教师提出问题:既然建安诗人植根于当时政治经济的土壤之中,又受到前代诗歌的影响,那么哪位同学能够说一说魏晋时期的政治经济情况的特点是什么?前代诗歌指的是什么?估计学生可以回答出: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的动荡;汉乐府民歌。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提出问题:为什么称这一派诗人为建安诗人?建安诗人包括哪些人?代表作品是什么?“建安”是东汉末年汉献帝的年号,这个时期的文学称作建安文学,因此这一时期的诗人称为建安诗人。其代表人物是三曹、七子和蔡琰。代表作品是曹操的《蒿里行》;王粲的《七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