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一中2010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段考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3题,约4120字。
江西省吉安一中2010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段考试卷
一、选择题(2分×30=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夏朝建立作为我国奴隶社会开始的标志,主要依据是( )
A、奴隶主和奴隶两个级段形成 B、开始出现“天下为家”的局面
C、奴隶制国家机器的建立 D、奴隶主只要土地和奴隶
2、孔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这表示( )
A、夏、商、周三代统治的时间都不长
B、夏、商、周三代的礼仪完全不同
C、夏、商、周三代的制度毫无共同之处
D、夏、商、周三代的主要制度是相沿袭的。
3、以下各项,最能体现井田制度实质的是( )
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B、“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C、“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D、“富者田连迁陌,穷者无立锥之地”
4、《苟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
A、封号和耕牛 B、土地和耕牛 C、土地和人口 D、人口和铁犁
5、《礼记•月令》中说:“是月也,土润溽暑,大雨时行,烧剃行水,利以杀草,如以热汤,可以粪田畴,可以美土疆。”此段材料说明我国先民在农业生产中注重( )
A、沤制绿肥 B、利用火耕 C、治虫灭害 D、火耕水耨
6、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的历史大变革时期,“变”体现在( )
① 由封邦建国向大一统转变 ② 由分封世袭向中央集权转变
③ 由土地国有向土地私有转变 ④ 由“百家争鸣”向“独尊儒术”转变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周初分封制的实行,巩固了统治,开拓了疆域,但后期却造成了分裂割据,导致这些不同结果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分封诸侯的争权夺利 B、周王室的腐败衰落
C、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D、奴隶、平民起义的打击
8、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制度得以确立的直接原因是( )
A、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B、各国新兴地主阶级开展变法
C、私田出现和井田制的瓦解 D、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
9、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诸子百家的观点实质上代表( )
A、统治阶级的利益 B、不同阶级阶层的利益
C、知识分子的不同认识 D、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10、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战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是( )
①城濮之战 ②马陵之战 ③桂陵之战 ④长平之战
A、①②④③ B、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 D、③②①④
11、作为中国奴隶制开始瓦解的标志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