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一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模块测试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43题,约8830字。
山东省聊城一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模块测试历史试题
(考查范围:必修一5~8单元和必修二第1单元)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 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恩格斯说:“它无疑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布最广和最带国际性的著作,是从西伯利亚起到加利福尼亚的世界各国千百万工人共匣的纲领”。材料中的“纲领”是指( )
A.《四月提纲》 B.《和平法令》 C.《共产党宣言》 D.《国际歌》
2.马克思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第一次实践了这一观点的是 ( )
A.巴黎公社 B.新中国成立 C.俄国二月革命 D.俄国十月革命
3.据新华网报道,受金融危机影响,马克思的《资本论》在德国重新畅销。目前该书的销售量相比2005年已提高两倍。这一现象说明 ( )
A.资本主义制度已经走到尽头
B.只有《资本论》可以拯救金融危机
C.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D.社会主义制度呼之欲出
4.“二月革命”后,为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奠定思想理论基础的历史文献是 ( )
A.《四月提纲》 B.《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C.《和平法令》 D.《土地法令》
5.斯塔夫理阿诺斯在《全球通史》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 ( )
A.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成立人民委员会
6.从社会进步和制度创新的角度看,20世纪初期的国际社会中最重大的历史事件是( )
A.法国巴黎公社革命 B.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C.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D.中国清王朝被推翻
7. 国旗是一个国家主权和尊严的象征,国旗及其图案的变迁记载着历史的演变历程。从下图所示的三幅中国国旗的演变中,最能深刻体现的是 ( )
A.中国领土的变化 B.人民地位的变化
C.思想文化的变化 D.国家观念的变化
8.毛泽东主席在1949年曾致信宋庆龄:“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将在华北召开,中国人民革命历尽艰辛,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以下关于当时孙中山先生遗志即将实现情况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推翻帝国主义势力,取得民族独立
B.建立新比主主义政权,保障民主权利
C.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比生幸福
D.扫除现代化发展障碍,迈向民旗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