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2010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8题,约6670字。
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2010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第Ⅰ卷
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宗法观念盛行的封建社会,姓氏也有贵贱之分。“赵”姓并不是中国最大的姓氏,但在《百家姓》中却排序第一,由此可推断出该作品最早可能出现在
A.西周 B.唐朝 C.北宋 D.明朝
2.历史上经常出现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背离的现象,即所谓“种瓜得豆”。中国古代下列政治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最符合这一现象的是
A.秦朝郡县制 B.西汉郡国并行制 C.元朝行省制 D.清朝军机处
3.元朝的行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元史》卷91)在元代以前中国主要以“山川形便”来划分行政区,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容易产生割据局面。从元代开始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依据材料分析,元朝的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主要是因为
A. 采用了传统的地方分权制度 B. 尽量缩小行省的管辖区域
C. 依据山川走势划分行省辖区 D. 利用山川形势制约地方势力
4.下列图片能作为说明古希腊民主制度产生原因的资料的是
①陶片 ②希腊地图 ③水时器 ④爱琴海地区贸易图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 ①③
5.“正是这个设计……使这个稚嫩的国家在草莽中崛起,迅速成为也许你不喜欢但却不能轻视的超级大国。这样一个精巧的设计,在二百年前由一群蛮荒大陆上的‘乡巴佬’创造出来,实在是令人惊叹不已。”(选自易中天《我们的反思》)材料中的“精巧的设计”是指
A.英国《权利法案》 B.德国《德意志帝国宪法》
C.美国1787年宪法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6.太平天国龙凤殿有一幅对联:“虎贲三千,直扫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尧舜之天”。此联充分说明
①太平天国的政治理想是统一中国,实现民主共和 ②太平天国领袖存在封建意识
③太平天国希望推翻清朝统治,建立太平盛世 ④太平天国具有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③④
7.“我们生在中国,实为幸福。各国贤豪皆羡慕此英雄用武之地,而不可行。我们生在中国,正是英雄用武之时,反而都是沉沉默默,让异族儿据我上游,而不知利用此一片好山河,鼓吹民族主义,建一头等民主大共和国,以执全球的牛耳,实为可叹!” 孙中山先生的这段演讲可以看出其革命的核心目的是
A.推翻满清贵族统治 B.结束帝国主义压迫
C.建立独立富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D.联俄联共实现共同富裕
8.1950年6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说:“光靠我们党是治不好天下的。”建国后能体现中国共产党上述思想的制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