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古田一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7题,约4630字。
福建省古田一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
命题:周玉珍 校对:胡凤璟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8分)
1.观察下列图片,图一到图三的变化反映出的信息最准确的是:
图一 骨耜 图二 石犁 图三 铁锄
A 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日益扩大 B 铁农具在农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
C 工具改良是古代农业的重要特点 D 生产工具的改进经历了三个阶段
2.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田亩实有数收税。这一税制改革:
A 成就了鲁国的霸主地位 B 加速了土地兼并的进程
C 促使土地所有制逐步发生变革 D促成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形成
3.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主要特点。下列关于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B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C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小农经济 D特点是少投入多产出
4.“(晚明上海)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万计……以故牙行奉布商如王侯,而争布商如对垒。”材料反映出明代:
A 工商业市镇兴起 B 农产品出现商品化趋势
C 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商业资本活跃 D 对外贸易发达
5.韩非认为商人乃“邦之蠹(蛀虫)也”,以下史料反映的思想与之不同的是:
A “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 B “市井之子孙不得为官仕吏”
C “重租税以困辱之” D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
6.下列不属于清王朝实行抑商与禁海政策的理由的是:
A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B “开矿必当聚众,聚众必当妨乱”
C “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 D 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的反清斗争
7.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公田变为私田 B 铁器牛耕的推广
C 国家走向统一 D 封建制度的确立
8.在我国传统的诞生礼仪式中存在着生男仪式繁,生女仪式简的现象,其根本原因是:
A 儒家思想的影响 B 封建制度的存在 C 小农经济的制约 D 佛教文化的浸润
9.茅盾的小说《春蚕》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但他很相信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 B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
C 中国的自然经济彻底瓦解 D 列强的侵略客观上推动了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10.“布衣”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称呼,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也曾以“布衣”自称。在诸葛亮生活的时代里,“布”的主要材料是:
A 丝 B 麻 C 棉 D 毛
11.位于河北唐山的启新洋灰公司是旧中国最大的民营水泥企业,1934年达到最高产值27万吨,此后产量显著下降,1947年仅达到16万吨。1934年后该公司经营每况愈下的原因主要有:①公司产品竞争力差 ②官僚资本的侵蚀 ③帝国主义经济掠夺④残酷的战争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