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改革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早在三千多年前,孔子就有“学而时习之”的精辟论说,它告诉我们学习知识必须及时巩固消化。如何巩固消化?教师布置学生做作业就是最好的形式。什么是作业呢?简单地说,作业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之余用以巩固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手段。但长期以来,语文作业不外乎抄写字词或课文;课外辅导书中的基础知识练习、语段阅读;作文、周记等内容,这些作业对训练学生扎实的基本功是很有好处的。但这类型的作业做得多了,对学生来说已没有太多的新鲜感,反而觉得乏味,作业也不再是有意义的、有乐趣的学习活动,而是一种枯燥的、机械应付的沉重负担。
新课程改革给我们提出了“新”的任务。我们应具备什么样的作业观呢?作业设计如何兼顾基础知识的巩固与能力的发展?作业设计如何正确处理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这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我们有必要凸显新课程理念,加强作业改革,赋予作业新的生命,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以下是本人在实践过程中的一些尝试:
一、从枯燥走向有趣——体验快乐
1、愉快的绘画式作业
语文学科在新课程教学中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日益加强,在布置作业时也不妨在这点上做点文章,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特点,设计一些绘画式作业,用绘画的方式巩固、应用所学知识。如在学习现代诗歌《秋天》后,我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选择诗中的一节,展开丰富想象,运用手中的笔,画一幅画。而在学完冰心的诗歌《纸船》后,我布置的作业是:替课文配一幅插图,把诗歌所表达的主题和意境传达出来。其中有一位学生画了这样一幅画:画的正中是一片茫茫无边的大海,近景是一只纸船,因离得近,船很大,但被波浪打翻了;远景是一艘大船,因离得远,船很小,直向远方驶去……这样的作业,学生感到新鲜有趣,不仅能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把一次次作业变成了一幅幅构思精美的图画。
2、有趣的配乐录音作业
朗读文章的能力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也是十分重要的,除了在课堂上加强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平常在课外,教师也会布置一些相关的朗读背诵作业。为了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我在这项作业上稍作改变:选择一些散文名篇或诗歌,要求用录音机把自己的朗读录下来,先在家里播放一遍听听看,如果满意的,第二天带来上交;如果不满意的,重读重录,直到满意为止。而在上完诗歌《纸船》后,我又新增了一个要求,给这首诗歌选择一首合适的乐曲,配乐朗读录音。结果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有的学生去请教音乐老师,请老师推荐乐曲;有的到音响店找乐曲;有的上网下载乐曲。最后,学生所选的乐曲都是比较感伤舒缓的,如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