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一中09-1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62题,约13770字。
吉林省吉林一中09-1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历史(文科)
Ⅰ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50分)
1.“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文中的“大道”是指
①禅让制 ②世袭制 ③公有制 ④私有制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2.分封制在周初巩固了周的统治,扩展了周的疆域;在后期则造成分裂割据,瓦解了周的统治。导致以上两种不同结果的根本因素是
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变革
C.诸侯争权夺利 D.宗法制形同虚设
3.下图所示,我国有撰写家谱,建立宗祠、家庙,以及民间有“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等现象,这种现象与夏商时期的哪一制度直接相关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等级制
D.世袭制
4.下列有关分封制与宗法制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 ②分封制是宗法制的体现
③宗法制决定分封制 ④分封制决定宗法制
⑤分封制是西周的基本政治制度 ⑥分封制与宗法制是西周同一制度的两个方面
A.①②③⑤ B.②③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③④⑤⑥
5.毛泽东曾说“百代都行秦制”,这个“制”指的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宗法制 D.世袭制
6.与分封制相比,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主要特点是
A.皇位世代相传,以稳固“家天下”的基础 B.统治机构呈金字塔形
C.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皇帝掌握从中央到地方的人事大权
7.自秦汉以来我国中央和地方关系的演变趋势是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②分散地方的权力,防止分裂割据
③加强对地方官吏的控制 ④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日趋严密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8.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官的现象。“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揭露,这句话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
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9.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
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 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
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 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
10.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应实行专制统治
11.下图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场景,回顾历史,隋唐实行
科举制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A.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B.对皇帝的专制权力有一定抑制的作用
C.促进了科技文化的发展
D.削弱了显贵的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