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八年级上册单元教学说明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素材 / 八年级文字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9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8/30 18:52: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06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九年级教材中,八年级上、下册属于一个阶段,这两册教材在编排上呈现出来的共同点是各单元仍以专题组元,但同时也兼顾文体。八年级上册四个现代文单元的专题分别是战争、普通人与平民、建筑园林与名胜古迹、科学,其中前两个单元以记叙类文章为主,后两个单元以说明类文章为主。另外,从八年级上册开始,文言文和白话文分编。两个文言文单元课文的选编主要是从文章的难易程度以及课程目标这两个方面来考虑的。下面就八年级上册教材的特点和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加以介绍和说明。
一、编排特点
(一)组织单元兼顾专题和文体
语文课程标准对七~九年级在阅读方面规定的目标有“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没有明确提出对文体方面的要求。我们考虑到文体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而“文无体不立”,学生不了解一点文体的知识,就等于没有掌握阅读和写作各类文章的一个把手。因此,我们还是从教学的角度,要求八年级的学生了解记叙文、说明文及议论文的基本特点与要求,并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本册教材要求学生了解两种文体:记叙文和说明文;同时相应地了解两种表达方式:记叙与说明。教师在教学时,应让学生在阅读记叙、说明类文章中认识记叙文和说明文的特点与要求,也要着眼于学生能够理解、运用,而不能提供给学生一些死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一句话,我们不是为文体而文体,而是意在帮助学生阅读和写作。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为了使所选文章丰富多样,以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为了

第一单元
一、单元编写意图
本单元是以战争为主题组元的。五篇课文,有反映解放战争的《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扛》《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有反映反法西斯战争的《蜡烛》,有以英法联军侵华战争为背景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布特勒上尉的信},有反映抗日战争的《芦花荡》,有反映德国法西斯暴行的《亲爱的爸爸妈妈》“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也以战争为主题;“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从内容上说,选文兼顾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两个方面,让学生一方面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正义战争中突显出的真善美,另一方面也看到非正义战争的罪恶,非正义战争中的强盗野兽行径。《新闻两则》中,可以看到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可以看到人民革命战争的节节胜利和反革命战争的节节败退:从《芦花荡》中,可以看到向侵略者讨还血债的英雄行为;从《蜡烛》中,可以看到正义战争中各国人民用血肉凝成的友谊。雨果的信则谴责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强盗行径;《亲爱的爸爸妈妈》控诉了法西斯匪徒大屠杀的暴行。选文既有反映正义战争的,又有反映非正义战争的,可以看到正义战争必胜、非正义战争必败的历史规律,可以认识只有和平发展才是人类光明的前途。
从文体上说,选文以叙事性作品为主,让学生学习把握叙事性作品中
第二单元
从全套书来说,共分三个阶段。七年级上、下册为第一阶段,不分文体安排单元,培养一般阅读能力;八年级上;下册为第二阶段,按记叙、说明、议论、抒情安排现代文单元,培养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抒情文的阅读能力;九年级上、下册为第三阶段,按文学体裁安排现代文单元,培养阅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处于第二阶段,单元主要由记叙类作品组成,着重培养阅读记叙类作品的能力。
从单元课文的内容来说,都是写普通人的。在七年级下册已经安排了一个写杰出人物的单元,让学生领略了世界杰出人物的风采。
那么有必要再安排一个写普通人的单元,让学生对人世间亿万普通人民有更深刻的认识。这一单元的前边;恰恰是一个写战争的单元,显得十分沉重。因此,这个单元有必要高声赞颂人间的爱,吁唤,“让世界充满爱”。通过这个单元,可以使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受到熏陶和启示。
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在鲁迅的作品中,是最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作品之一。阅读这篇文章,要注意作者是以儿时的心态回忆阿长的,又是以写作时
第三单元
本单元所选课文以建筑园林、名胜古迹为主题,文体类别上侧重于说明文。《课程标准》7~9年级阅读目标中没有关于阅读说明文的要求,只是提出“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而在写作目标中提出“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清楚明白”。《课程标准》5~6年级的阅读目标中则有“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而没有提出对写作的要求。可知,《课程标准》把阅读说明性文章的要求主要放在九年义务教育的中年级阶段,把写作说明性文章的要求放在高年级阶段。由于学生在中年级阶段所学的说明性文章较为简单,对有关说明文的文体特点和要求也知之甚少,所以我们在本册教材中设置了两个说明文单元,以期完成《课程标准》的有关目标。实验教材与修订教材相比,对说明文的要求已大大降低了。
下面就教学本单元提一些建议与设想。

第四单元
本单元以“科学”为主题编选了五课各具特色的介绍科学知识的短文共六篇。它们是《大自然的语言》《奇妙的克隆》《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生物入侵者》《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本单元,既要注重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也要关注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努力追求二者的交融整合,实现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共同提高。
一、关于课文内容和习题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传统课文,作者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得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学习这篇课文应注意以下几点。
1.文章开头几段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幅季节更替、物候变迁的大自然的美妙图景。学习时要注意体会它的效果;注意积累其中的优美语句。
2.文章在点明“物候学”之后,对影响物候现象的几种因素作了条分缕析的说明。在这几段说明文字中,体现了作者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比如,文中不仅用具体事实作说明,而且运用了对比、比较的方法,还列出时间和数据,使说明更显准确而严密。仅从行文来看,似是表达的功能,而实际上是来自作者深入细致的观察和研究。
3.文章最后点明研究物候学的重要意义,使全文结构非常完整。全文结构
第五单元
本册文言课文的编排方式跟前两册显然不同;前两册是分散在各个单元里,每单元一篇;本册则是单独组元,每单元五篇,共有两个单元,课文篇数几乎增加了一倍。这个变化表明:过去一年里的文言文(含古代诗歌)教学只是“入门”的准备,而本册则是“入门”的正式启动。
在这正式启动之际,应当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试结合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谈几点意见,仅供参考。
一、狠抓诵读教学,使学生读得正确,并逐步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
本单元的背诵量相当大。要求全文背诵的有《桃花源记》(309字)、《陋室铭》(81字)、《爱莲说》(119字)、《大道之行也》(107字)、杜甫诗三首(200字);此外,还要背诵《核舟记》第二至第四段(266字),总计为1082字。
完成这个任务所必不可缺的条件是:

第六单元
本单元共选了九篇古代诗文,编为五课。这些作品都在描写自然山水之美中,融入了作者的细腻情思,是人心和自然的交融,是人与自然的交流与对话。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本单元,不仅要注意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品味这些诗文的优美意境,还要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山水景物的感悟能力、欣赏能力。
一、关于阅读
本单元所选的诗文都具有情景交融的特点,情是景的灵魂,景是情的载体。了解作者的情感是解读这些诗文所描写的景物意蕴的一把钥匙。比如,《答谢中书书》体现了作者能够品味山水之美的自豪感,《记承天寺夜游》传达了作者微妙复杂的心境,《湖心亭看雪》写出了作者超凡脱俗的文人雅趣,《归园田居》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游山西村》表现了作者对农家淳朴风俗的留恋。但是,教学中也不要将这种情绪的表现作绝对化的理解,诗文中包含的感情基调是确定的,而具体的指向则是模糊的、含蓄的、多义的。《三峡》和《观潮》两篇文章,作者的个人情感体现得就不十分明显,《使至塞上》和《渡荆门送别》这两首诗都是在最后一联才含蓄地流露了作者的某种情绪。在写作技法上,摹山范水的诗文深谙“诗中有画”的妙处,努力用语言营造画面感,选取的景物非常讲究结构布局、色彩处理,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