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意象摭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8/31 19:23: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77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古诗意象摭谈
湖南衡阳县一中刘卫(原创)
什么是诗的意象?《声律启蒙》开篇所列的事物就可为例:“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雁,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这其中既有单个的自然意象又有组合的社会意象,如“云”、“雨”、“雪”、“风”、“晚照”、“晴空”、“来鸿”、“去雁”等属于自然意象,“途次早行之客”、“溪边晚钓之翁”等属于社会意象。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很多典型的意象,并赋予了它们一些固定的意义,如果我们熟悉了这些固定的意义,会对鉴赏古诗带来很大的益处,在高考中,对意象的鉴赏已成为考察的重要内容之一,所以鉴赏古诗应从意象入手,然后分析意境,再由意境感悟诗情,“意象→意境→诗情”是一个从局部到整体的思维流程,这个鉴赏流程不可倒置。
  意象十分丰富,艾青说它“是具体化的一种感受”,它们的含义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但长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形成了一些承袭性的审美习惯。下面我们来看一些例子:
 杨柳
古代文人写离别之情,往往要写到杨柳。相传长安东有一霸桥,汉人送客到此有折柳赠别的习俗,“留”与“柳”谐音,“柳――折柳――惜别”,折柳赠人是希望对方能留下来。因此杨柳和离别容易引起联想。古诗中因此常把折柳、吹笛、怨别和思乡等联系起来。如《诗经·采薇》中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枝》,歌词是:“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人。”李白《塞下曲》(第一首)中即有“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王之涣《凉州词》(又作《出塞》)中也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柳永《雨霖铃》词中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离别的人一看见杨柳,就会想起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面。
2002年全国考题中的《春夜洛城闻笛》有“此夜曲中闻折柳”句,考题中就考到了“折柳”二字,如果我们了解传统意象“杨柳”经常用来表达离别思念之情的话,那么就不难找到答案了。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