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乐园般的语文课堂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充分注重语文的教育规律。
(1)重视语文的人文性,强调熏陶感染,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2)着重培养语文实践能力,不刻意追求知识的完整系统性。
(3)扩宽语文学习的领域,学习运用大量直接的语文材料,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把握新教材遵循语文教育规律的同时,还要不断激发学生的主动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主体和主导的相互作用构成了课堂程式。即使是这样,课堂教学中仍普遍存在教师讲得太多而学生活动太少的情况。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教学的双边互动,而其中心体是学生,一切都应以学生为中心:学的中心,活动的中心,发言的中心。一节课,高明年教师应退居其后,让学生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而勇往直前:发问——解问。
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我在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做了一些实践工作。
首先,在思想上充分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个体思维和创造性,尊重他们在课堂活动中的中心地位。教师的作用当然是不容忽视的,但我更趋于教师在课堂中扮演着看似不重要,实则十分关键的角色,这样,可以给学生更多自信和乐趣。这好比我们课前精心制作了一个美味的蛋糕,但怎么品尝,从哪方面品尝就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生都抢着去吃“蛋糕”并把品出的味道和大家“分享”、交流。或者说正如一块土地,我们教师用心把它培养成营养丰富的沃土,然后教给学生有关耕种的知识,他们便争先恐后地去翻土、播种……不管他们种下的是什么,我们教师都在旁边加以指导,让他的果实成熟。经过四季的轮回和反复的耕种,学生不仅能找准自己的道儿,而且能获得丰收。
在教《木兰诗》一课中,我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那天,我两节语文课连堂,开始此诗的教学。我并没有像以前那样,让学生读完诗后就马上转入诗歌内容的教学上来,而把重点放在朗读上。
我以花木兰的故事导入课文,让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很多学生都以看过香港连续剧以及动画片为蓝本讲述故事,气氛很热烈,很多学生表现出很感兴趣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