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学生生活,在综合性活动中快乐地学习语文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9/5 10:51: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40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内容提要: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新课标教材的亮点,但也是教师的难点。通过近一年的实践,我认识到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为主体,各科相辅佐的综合,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综合,语文综合性学习更应该贴近学生实际,以教材为案例,从学生生活中大胆开发课程资源,在活动的设计、参与个体、成果、评价等方面更加开放,让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快乐地学习语文。
关键词:学生生活   快乐学习  综合性学习  

  一、问题的提出
  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崭新内容,综合性学习课的设置,对新课标下的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内容来说,是一项重大改革。
然而,对于刚开始使用新课标教材的教师而言,综合性学习却是一项最难把握的内容。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基本上还没有摆脱以前"语文课外活动"的思维框架和活动模式,语文综合性学习还局限于听、说、读、写活动的演练,只在提高学生语文某项能力上下工夫,如将《这就是我》演变成纯粹的口语训练,将《我爱我家》演化成命题作文训练;一些教师担心"非语文"内容过多地介入,担心语文综合性学习"不像语文课";更为严重的是,一些教师穿新鞋、走老路,将语文综合性学习全部异化为写作课,变成给材料作文或命题作文训练,只进行阅读与写作教学;一些教师过于依赖课本,不敢越雷池一步,就抱怨教材脱离农村学生实际,活动起来师生都乏味。在教学实践中,我也经历过这些痛苦与彷徨。近一年来,我在七年级一个班开展了两次非常成功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一次是根据农村实际,结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四单元要求,开展了小石头艺术作品展活动;一次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黄河,母亲河》综合性学习。以下是笔者在实践过程中的一点粗浅的思考。
  二、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思考
  (一)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性”的理解
  1.语文为主体,各科相辅佐的综合。
  综合性学习过程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这一特点具体表现为:其一,综合性语文学习必然要和其他科目相结合,这也是新教材中反复提倡的跨学科学习方法。,我班学生在《黄河,母亲河》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就横跨了语文、历史、生物、地理、音乐、美术、数学等学科。其二,以语文学科为主开展跨学科活动式教学。在组织教学上,我也注意了语文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没有盲目地根据活动提纲引入过多其他学科的活动,把《黄河,母亲河》综合性学习活动变为“黄河生物活动”、“黄河地理活动”、甚至是“黄河合唱活动”等,固守住了语文教学的宗旨,遵守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2.是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综合。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教育的基本特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置就是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作一次有机的统一,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既能提高语文素养,又能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因此,语文的工具性教育和人文性教育在综合学习中是相互渗透的。
  这种新开设的语文学习项目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它是以让学生在专题性的实践活动中,培养母语听说读写能力的课型,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课型。在小石子艺术作品展活动中,我让学生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让大家帮他发现美丽,改进作品,改进介绍,然后书面介绍创作过程或欣赏自己的作品。在《黄河,母亲河》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让学生从各种资料中和同学的展示成果中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有用的信息,让学生选择感触最深的内容或角度写作文。在活动中,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产生了对祖国、民族更深层次的热爱之情,体会到了合作的愉悦,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