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链式图教学语文“大片”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9/9 11:38: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4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中学语文课本里篇幅较长的小说常被我们青年教师谐称为“大片”。对于这类“大片”的教学,不少教师习惯于从描写方法的分析和句子的揣摩等角度引导学生感知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而忽略对故事情节的指导分析;即使涉及,也只是照本宣科,作蜻蜓点水式的教学。殊不知,这种教法未能很好地遵循小说文体的特点,也未扣准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我们知道,小说凭藉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而人物形象的塑造主要依赖于、得力于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固然外显为“言”与“行”,但零碎的“言”与“行”往往不能直接显露人性,有时甚至相悖(所谓言不由衷,表里不一)。只有当“言”与“行”融入前后关联、自成系统的情节之中,才具有很高的清晰度和较大的真实性。抓住情节教学,就能使人物以最鲜明、最丰满、最具感染力的形象矗立在学生面前,产生高屋建瓴、事半功倍之效,远胜于那种机械地抠住“片言只行”进行的散打式、迂回式的教学方法。不仅如此,以情节为主要突破口,还能使阅读教学瞄准写作目标,创设最佳情境使学生有机会通过再造想象揣摩作家别具匠心的创作思路,从而有效地丰富个体写作的间接经验。因此,我们在教学“大片”时将情节教学摆在重要位置,要求教师于第一课时用15分钟左右的时间集中作情节教学,后续课时有机穿插,时间共约10分钟。具体实施步骤和方法,容待实验结束后再作介绍,这里先谈谈启动情节教学最棘手的一个问题。
  实施情节教学,碰到的第一个难题是如何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化繁为简、变难为易地梳理情节进而分析人物形象。由于故事情节的序列性暗合于统筹学里研究的工序,我们推断:既然“箭头图”凭其形象直观、深入浅出、一目了然的优势成为统筹学重要的研究手段,那么它也应该能作为情节教学的重要媒介和手段。于是,箭头图便作为一个军团走进了我们的大片情节教学。青年教师们受计算机菜单影响,建议用“链式图”取代“箭头图”。尽管建构概念不是我们研究的任务,但我们还是采纳了这个建议,因为细察起来甚有道理:箭头图侧重于揭示事物运动的流向,它不直接需要事物的复杂程度;而链式图侧重于呈现事物的复杂关系,是个“矢量”,与事物的复杂程度呈正相关,这正有利于反映“大片”跌宕有致、错综复杂的情节。
  怎样设计链式图进行情节教学呢?
  首先要明确并遵循五个基本原则:  (1)路线明确,关系清晰。不论是一人情节还是多人情节,不论是单线情节还是多线情节,都必须通过精心梳理,使其鲜明地呈现在链式图中,并尽量能够显示情节发展的阶段。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自身前后之间的关系、线路与线路之间的关系,是对照的还是并列的或层进的,都必须设计成一目了然的链式图。(2)现“形”隐“神”,启迪思维。故事情节作为教学目标和教学手段,一般宜循序作显性处理,以避免可能的失真,提高教学效率。至于人物性格、小说主题等有待分析的“神”应尽可能设计为空白,将想象、思维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 (3)摘录为主,辅以概括。为了增强作品分析的权威性,链式图中的文字说明必须尽可能摘用课文的词句(一般为动词及其短语);实在无法撷取的,才能自行概括,概括的语词要生动精练,意味深长。(4)便于“回放”,利于“移植”。所设计的链式图要能高度概括作者的“构思”,既能提示自己复述或回忆原文的主要内容,又能累积为自己日后写作化用的“活材料”。  (5)因需设“线”,服从目标。这是最根本的原则,设计什么样的链式图 必须服从并服务于教学重点和难点,必须能 充分满足学生最强烈的学习需要;否则,链式图就成了变相的“花架子”。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