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重大历史改革”专题复习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9840字。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复习
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 张 健
【概念剖析】
▲广义的改革开放
选修一的九大改革;现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改革等
▲狭义的改革 1978——2008年我国的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
【时事聚焦】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胡锦涛发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的讲话,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党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改革开放三十年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取得巨大成功的三十年;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三十年;这是产生和践行伟大的邓小平理论的三十年;这是中国不断扩大国际影响、提高国际地位的三十年……对此,《扬子晚报》等报纸媒体做了连续的报道,对改革开放三十年历程中的标志性历史事件,如:安徽小岗村的“包产到户”、四川向阳的公社体制改革、浦东的开发开放、邓小平南巡谈话等,作了一一回顾。
【考情回顾】
本专题是选修模块中最重要的内容,几乎所有参加新课程改革的省份都将其列入了高考的考查模块,地位非常重要,高考命题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
1.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和梭伦改革作为古代改革的典型代表在高考中备受重视。比如,2008年高考中仅孝文帝改革就分别在广东卷和江苏卷中出现,山东文综卷则考查了梭伦改革。
2.中国的戊戌变法、日本的明治维新作为落后国家追赶工业化国家的改革,也在高考中受到了高度重视。比如,宁夏文综卷在2007年、2008年高考中连续考查了维新变法。
从命题的角度看,高考试题的主题一般是探究改革的成败得失,分析成败的原因,以便启示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从命题的范围看,逐渐从单个改革的考查向综合多个改革进行考查,比如2008年高考宁夏文综卷41题就综合了维新变法、彼得一世改革和明治维新改革。
从解答情况看,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主要是:①在学习中更多地注意了改革的内容,而忽视了背景的学习,造成对改革措施的针对性认识不全面,从而影响了对改革影响的理解。②对改革的对比力度不够,不能正确分析不同改革的异同点,随着高考选修部分命题的成熟,涉及几个改革的综合性试题逐渐增多,比较改革异同点逐渐成为最一般设问形式。
【目标导学】
1.2009年高考值得注意的新增加考点: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2.改革开放专题复习中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课标与考纲的关系;各版本教材之间的关系;专题知识的达标度;专题知识的广度;专题知识的深度;专题知识的高度;基础知识与材料运用之间的关系。
【专题知识梳理与整合】
一、相关知识
(一)中国古代重要的改革与变法
1.春秋时期的改革
(1)管仲改革
时间:公元前7世纪。内容:改革经济(“通工商之业,便渔盐之利”、“相地而衰征”)、政治、军事。作用:齐国很快成为东方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