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莱芜十七中2010届高三第三次周测理科综合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7小题,约9800字。
山东省莱芜十七中2010届高三第三次周测
理科综合试题
2009.12.4
第I卷(选择题共 88 分)
考生注意:
1 .答第 I 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以后,再涂写其他答案标号。不涂答题卡,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3 .第 I 卷共 2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88 分。
以下数据可供答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 : H 一 IC 一 12N 一 140 一 16 Na - 23 Al 一 27Fe 一 56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5 小题。每小题 4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过程一定不在细胞器中进行的是
A.脂蛋白的合成 B.抗体杀灭抗原
C.DNA复制 D.丙酮酸的彻底氧化分解
2. 下面为某段DNA (基因)与性状的关系示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①过程所需原料为四种脱氧核苷酸
B.一个基因经多次转录分别形成三种RNA
C.只要有能量、酶、氨基酸和mRNA就能完成②过程
D.玉米的白化苗是因其无法合成叶绿素造成的,这属于基因对性状的间接控制
3.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培养、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5%,沉淀物的放射性占85%。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
A.离心时间过长,上清液中析出较重的大肠杆菌
B.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
C.噬箘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
D.32P标记了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
4.假设某大肠杆菌含14N的DN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若将其长期培养在含15N的培养基中便得到含15N的DNA,相对分子量为b。现将含15N的DNA大肠杆菌再培养在14N的培养基中,子二代DNA的相对分子质量平均为
A.(a+b)/2 B.(3a+b)/4 C.(2a+3b)/2 D.(a+3b)/4
5.下列据图所作的推测,错误的是
A.基因组成如甲图所示的两个亲本杂交产生AaBB后代的概率为1/8
B.如果乙图表示细胞中主要元素占细胞鲜重的含量,则②表示氧元素
C.丙图表示某家庭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如5号女儿患病,那么3、4号异卵双生兄弟相同基因型概率为4/9
D.从丁图DNA复制可看出DNA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6.mRNA上决定氨基酸的一个密码子的一个碱基发生替换,对识别该密码子的tRNA种类及转运的氨基酸种类将会产生的影响是
A.tRNA种类一定改变,氨基酸种类不一定改变
B.tRNA种类不一定改变,氨基酸种类不一定改变
C.tRNA种类一定改变,氨基酸种类一定改变
D.tRNA种类不一定改变,氨基酸种类一定改变
7.有一植物只有在显性基因A和B同时存在时才开紫花。已知一株开紫花的植物自交,后代开紫花的植株180棵,开白花的植株142棵,那么在此自交过程中配子间的组合方式有多